为啥越憋大便越没便意?直肠、乙状结肠:我承受了太多
有些事,不说不觉得
一说,还真琢磨不出来个所以然
比如说这个经历
相信正在看这篇稿子的你
应该也有过体验,那就是——
憋 大 便
那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为什么大便越憋越没”
带着这旺盛的求知欲
我们拜访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中医肛肠科的 王万里 医生
“咳咳,为什么大便越憋越没有便意,这需要从大便如何形成的开始说起……”今天,跟着医生一起寻找答案。
大便的形成
食物经过消化后,身体会把剩余的残渣排出去,简单来说,这就是排便的过程。
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拿出“透视镜”看一看:
当食物、水或者饮料等,经过胃、小肠、大肠(阑尾、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消化分解后,其中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葡萄糖等物质被小肠吸收,水分主要经肠道吸收后走泌尿系统,最终,由小便排出体外,剩余的食物残渣经排入大肠,大肠进一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并将其“塑造”成大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就像一条精密的流水线在体内运转,只不过产品是便便。
知道了便便是怎么形成的,那我们接下来看看便便是怎么排的:
我们正常的排便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自主的,大便被逐步推进至直肠。
第二阶段为自主排便行为,大便被我们有意识地排出体外,这一阶段为可控阶段,今天聊的主要是这个过程。
所以便意会消失对吗?
对,真的会消失
当大便被推送到直肠以后,就会引发一个很重要的反射,排便反射,即我们说的便意。
大便下降到直肠以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和刺激,身体内各部门配合协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括约肌关闭肛管,直肠内压力上升,随后括约肌松弛,粪便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受高级中枢大脑控制,当我们有意憋大便时, 我们会有意收缩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
接下来,重点来了!
已经在直肠的大便也不能回去是不是(画面太美自行想象),只能直肠及乙状结肠自己扩张以承受更多的大便。
另一方面肠壁再次吸收大便里的水分以减少大便体积,而使这种大便急迫感(便意)消失或可以忍受,最后就是大便干结成球状或大便粗硬,造成肛门括约肌受损,便意消失,更难形成的便意。
所以,我们要抓住那重要的信号,保持松紧有度,一张一弛,把大便顺畅排出,让你的身心来一次彻底的放松。
王万里医生推了推眼镜说:“从这个角度讲,好的排便习惯比好的脑袋更加重要。”
医生提醒:少憋便
经常憋大便危害大!
那么,经常憋大便会有哪些后果呢?
01 引起习惯性便秘
王万里医生提醒,这种不良的憋大便情况,偶尔还好,如果经常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习惯性便秘。
而大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很容易继发肛裂、痔疮、肛乳头增生等肛门部疾病。
02 增加癌变风险!
另外,“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便秘病人伴发肠道息肉性病变,长时间会有癌变风险。”有临床报道便秘病人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倍。
03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粪便在体内长时间的潴留,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腹部胀满、嗳气、口苦和肛门排气较多等现象,不仅给生活造成困扰,长时间下去还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
04 增加心脑血管风险
此外,努力排便会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也增加了。特别是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晨起排便时切不可太过用力。
想要排便更通畅,试试这样做
如何痛痛快快一泻千里,按时完成任务?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肛肠科曾国剑医生曾在四川名医科普中讲到:
● 多喝水,多喝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排便。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日水分摄入大概需要1500~1700毫升。夏天或者体力劳动消耗较大情况下,摄入2500毫升左右也是可以的。
● 注意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饮食结构对大便影响较大,应多摄入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魔芋等可以帮助大便成形,蔬菜中含的鞣质,也可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 多运动,避免久坐。长期久坐、久站的人,更应积极运动。
●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定时排便,即使没有排出来,也要定时蹲厕所,如厕时最好不要玩手机。
● 少吸烟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心态,避免长期紧张焦虑,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排便畅通。
文/编辑丨乐康
制图丨junru yun
图丨soogif 123rf 网络等
监制丨清清
审核丨蓝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