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名中医张赞臣辛前甘桔汤及相关验方
张赞臣辛前甘桔汤治鼻窦炎
张赞臣,辛前甘桔汤
张赞臣(1904~1993),江苏武进人,全国名老中医,中医喉科专家,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
张老对眼、耳、鼻、喉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慢性者多见虚实夹杂之症,但治总以清泄为主,运用通窍、排脓、化湿、疏风、清热、止痛等法,佐以扶证之品,因久病易伤正,常需通调兼施。
张赞臣自拟"辛前甘桔汤"治疗本病,效果良好。
辛前甘桔汤:
辛夷花、防风各6克,嫩前胡、天花粉各9克,薏苡仁12克,桔梗4.5克,生甘草3克。
功效:
疏风清热,通窍排脓。
主治:
鼻窦炎,症见鼻中常流浊涕,久则流黄浊之物。尤其是严重者如脓如髓,伴听力减退等。
用法:
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中辛夷花入肺经,善散风宣肺而通窍,配以防风加强祛风之力;
前胡辛苦微寒,降气化痰开泄通窍,配桔梗,一开一降,祛痰排脓,辛开苦泄;
薏苡仁甘淡渗湿,有清肺排脓健脾之功,又能生津润燥;
合天花粉可加强消肿排脓作用而不伤正气;
生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全方药性平和,通调兼施,宜于慢性病者服之。
加减:
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各9克,与原方防风相配,即成“前胡玉屏风汤”,使之补而不滞;
鼻塞重者加细辛3克,藿香6克;
分泌物清稀者加杏仁、浙贝母各9克;
分泌物黄稠加瓜蒌仁、冬瓜仁各6克;
粘膜水肿甚者加茯苓、泽泻各9克;
粘膜红肿者加赤芍、丹皮各6克。
兼有头痛者,据头痛部位不同分经用药,如前额痛者加白芷、藁本,颞部痛加白芍、白蒺藜,头顶或枕部痛加蔓荆子,眼眶痛加决明子。
此外,还可同时配合外治法,张老家传的“鼻渊散”,适用于鼻渊常流黄浊涕,腥臭难闻者。
鼻渊散:
辛夷花30克,薄荷叶6克,飞滑石、硼砂(风化)各9克,大梅片(冰片)0.9克。
共研细末,过筛后用,吹鼻内每日2~3次。
方中辛夷花、薄荷叶辛通鼻窍,滑石渗湿收涩,硼砂化浊祛腐,合用之有清热化湿,通利鼻窍的作用。
张赞臣当年在带教
其他参考方剂:
张梦侬,加味辛夷散
《临证会要》
辛夷花、藁本、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川芎、羌活、独活、白僵蚕、升麻、薄荷、甘草、白芷、荆芥各30克,苍耳子、蔓荆子各60克,细辛15克。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取10克,在临睡前用沸开水冲泡、取汁服,药渣于次日临睡前再冲泡服1次。
祛风泻火,托里败毒。
主治鼻渊(鼻窦炎)。
屡用效佳,临床医生评价颇得心应手。
王友至,通鼻汤
《四川中医》(11)1990年
升麻、穿山甲、王不留行、鹿角霜各9克,白芷15克,辛夷12克,鱼腥草、蒲公英、薏苡仁、花粉、黄芪各18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祛风除湿,托里通窍。
用于小儿慢性鼻窦炎,症见湿热壅肺,兼气阴两伤者,确有较好疗效。
临床评价治疗小儿鼻窦炎不错。
陈超,蒲黄败酱汤
《四川中医》(3)1988年
蒲公英13克,生黄芪、夏枯草各8克,败酱草、辛夷花、苍耳子、没药、丹皮各10克,鱼腥草20克,皂角刺6克,生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肺解毒,活血行瘀,托里排脓。
主治小儿慢性鼻窦炎
疗效评价多数服药8~20剂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