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医把脉真的准确吗?原理是什么?

文 / 乐游健康养生汇
2021-03-18 00:09

列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说说中医里面常见的诊法——切脉。

切脉,我们通常称之为“把脉”。说到“把脉”我们便会不禁联想到古装剧里面的一些剧情:

一位太医给妃子把脉,几秒钟后就激动地说“恭喜主儿,您有喜了~”

对此,我们产生过一种质疑——中医诊脉,两手一搭,能看出来什么呢?是不是在装模作样呢?

其实,产生这种质疑的人,定是对中医的脉诊,不甚了解。

当然,电视剧里的情节也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是中医能把出喜脉的确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基本的脉诊要领。明白了这些,你也应该明白,中医的切脉究竟有什么价值了。

浮 脉

这个脉象,是中医里面最为常见的异常脉象了。

“浮脉”就是说,你的手轻轻往上一搭,就会感受得到。此时,脉搏非常明显。但是,如果你的手再稍微用力一取,重按下去,就会发现,脉搏没有刚才那么有力了。这既是《脉经》所说的:“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这个脉象在什么时候容易发生啊?

这种脉象多发生在我们感冒的时候。感冒,在中医中被称为“外感”。当外感刚刚袭来,表证明显时,就会有这样的脉象。为什么?因为面对邪气,我们的阳卫之气奋起反抗,趋于皮肤表面,所以这种现象就出现了。一个强壮的人在此刻多是浮而有力的;长期生病的人多是浮而无力的。

沉 脉

这个脉象,和“浮脉”恰好相反。

《脉经》说它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也就是说,只有手指重按时,才能感觉到脉搏,轻轻地按,是感受不到的。

“沉脉”,这是因为邪气在内,气血被困在体内,不能外达所致。这种情况,还分两种具体的情形。

●有的人脉沉,但是搏动有力:这说明,病邪在体内,人体正气正在和他们在内部拼命抗争呢。

●有的人脉沉,搏动无力:这说明病人,气血虚衰、阳气不足了。这就比前面的那种沉脉要麻烦了。

什么病容易出现沉脉呢?

一些寒证,泄泻、食积、水肿等病症。所以说,这个沉脉,对中医师诊断病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迟 脉

这种脉象也很常见。这里的“迟”是迟缓的意思。

怎么算迟缓呢?

中医术语讲,叫做“一息脉来三指”,也就是每分钟跳60次以下。(*请注意,一些特别强壮的人,以及一些运动员,可能会有这类现象。但这是正常的,不能视为病理性的。)

这种脉象,一般主寒证。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有寒邪,通常这种脉象就会出现。寒气主收,寒可以阻塞脉道,所以脉象变的迟缓。

●如果说脉象在迟缓的同时,比较有力量,说明虽然体内有寒邪,但是正气尚存,可以与之一搏。

●如果在迟缓的同时虚弱无力,就说明患者阳虚严重,气血虚弱。这个时候,治疗的难度就比较大了。

数 脉

它与“迟脉”相反,每分钟90次以上。

这种脉象,一般会在体力劳动和运动后,以及进餐和情绪激动的时候出现(*有的小孩子也有数脉,这是正常的,不能算是病态。)

这种脉象,主热证。就是说,患者体内有热邪,热邪鼓动,脉行加速,所以脉数。这个时候的人,往往处于高热状态,或者有心脏病,比如心动过速等情况。

以上就是,常见的四种病脉。其实,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比如涩脉、虚脉、实脉、弦脉、紧脉、细脉等等。

总之,中医脉诊是中医几千年积累的产物。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