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时常强调,治郁热的这些宜与忌
赵绍琴教授为著名温热病学家,其论治温热病证,尤重郁热机理,临证常辨郁热病证,治疗擅用栀子豉汤、升降散等发散郁热,不仅于温病中善用,杂病中亦常用,特色鲜明,见解独到,疗效显著。
今天,小师妹将其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郁热的经验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卫分证治
药如: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淡豆豉、苦杏仁、桔梗、前胡、枇杷叶、芦根、蝉蜕等,轻清举上,即叶氏所谓‘上者上之也。
即使用辛凉清解,药量也不可过重。’ “若误用甘寒滋腻,如生地、麦冬、玄参之类,多致热势不退,或高热成低热久留不退之证。”
气分证治
赵老将之谓为“苦宣折热”,因淡豆豉、山栀子性味苦寒而质地轻扬,宣阳解郁,故苦寒清热而宣透气机,散邪外出,遏止邪热深入。
其主张或可用苦寒配辛温,形成苦寒清热而辛温行气解郁,既清热又散热的方剂,达到清热解郁的目的。
此与刘河间阳气怫郁理论指导下的“辛苦寒药治之”原则相吻合。
营分证治
若郁结重者,加蝉衣、僵蚕、防风。
再有气营两燔者,赵老亦认为多有郁热痰浊,必须先开其郁,兼以豁痰。“若不先解郁,用药纯属寒凉,则脉象由滑洪有力转成沉涩,面色由红润转为青暗,舌苔从老红转暗紫等,这些情况全是热郁内闭。
治疗热郁,必须先用解郁之品以开郁,郁开再行清热。
此不是用辛温开郁法,而是于清热内含升降分化之意,如升降散之类(蝉衣、僵蚕、片姜黄、杏仁等)。”
血分证治
并两者相伍为用。
或热、郁、瘀并治,咸寒清心,疏风凉血,加行气解郁、宣肺理气之品,如苦杏仁、桔梗、香附、陈皮、丝瓜络、瓜蒌皮、川楝子等。
杂病论治
最常辨治的杂病有肾病、心病、肝病、血病、风湿病等等。
最常用散郁热方药为升降散、栀子豉汤。
故治疗上仍重疏风解郁、清肝凉血、滋肾祛瘀,常用药如银花、连翘、大青叶、淡竹叶、白茅根、杏仁、桔梗、茜草、赤芍、郁金、牡丹皮、丹参、白头翁、生地榆、鬼箭羽、片姜黄、青黛、生地、玄参、沙参、麦冬、知母等。
论治肝病,肝经郁热,郁而化火者最多,表现为失眠多梦,眩晕头痛,胁痛胃痛,口干便秘,唇舌红绛,脉沉弦数诸多病证,常以栀子豉汤与升降散合方,加柴胡、川楝子、旋复花、陈皮、香附、黄芩、牡丹皮等随证加减变化而治。
病案举例
蝉衣3g、连翘12g、僵蚕6g
银花12g、杏仁9g、片姜黄6g
竹茹9g、菖蒲9g
鲜茅芦根各30g、生石膏24g
一付,水煎服。
身热退净(体温:℃),咽红肿痛已止,咳嗽已微,大便通而小便短少,舌微红而苔厚腻,脉弦滑而细。
再以清解余热,肃降化痰:
前胡3g、杏仁6g、生紫菀3g
黄芩6g、川贝6g
仙茅芦根30g、焦三仙各9g
三副,水煎服。
四诊:
病已基本痊,仍有一二声咳,原方继进三副而瘥。
赵绍琴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
故尔,治疗温病必须贯彻宣展气机、透邪外达的治则,不可徒执清热养阴,遏伏气机。
宣透为治疗温病之要义。
看完今天的文章,您对郁热的治疗有什么新的思考吗?
欢迎您在文末留言处留言,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