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妇人,曾误食一虫,由此心惊胆战疑虑成病

文 / 萧家老大
2021-03-06 09:17

有一妇人,曾误食一虫,由此心惊胆战疑虑成病

宋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记载,医者意也,可通神灵幽冥,古代神医有着不经过切脉而知道病因的高超技艺,因而可以用特殊的方法治愈患者,这当然是集多年成医之经验。养生之道,诚如孙思邈所言,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病愈亦可复发也。譬如,《北梦琐言》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朝时,有一富翁,居于船中,到了半夜,忽然得了一种暴疾,至拂晓时已经奄奄一息,邻船中有武陵医士梁新听说此事后,前去诊断,他说道:“此乃是中毒气象也,莫非最近几天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仆人回答道:“主人很少出船,也没有在别人家吃过什么东西。”梁新问道:“平时你家主人都喜欢吃些什么?”仆人回答:“好食竹鸡(雉科),每年都要吃下不少于近百只,最近又买了很多,以此为主要食物。”梁新道:“竹鸡这种东西喜欢吃半夏(一种有毒植物,可作中药用),此必然为中了半夏之毒”。于是,命人捣姜成汁,翘开患者口齿,将汁液灌入,患者不久即苏醒过来。

梁新从富翁嗜食竹鸡中判断出其人中了半夏之毒,此乃行医经验之道。正是因为其医术高超,所以被朝廷征入做了御医。由于名声大振,便有一朝士前往就医,梁新看见此人后,大惊,对其说:“你怎么不早点前来,如今病如膏肓,乃不治之症,还是赶快回家,及早准备后事吧”,这位朝士非常恐惧遂匆匆告退,骑马回家,恰在此时,京都有一医者名叫赵鄂,在繁华的街市上自标姓名,看病行医,这位朝士病急乱投医,就下马询问赵鄂,赵鄂诊断完后,也说出了如梁新一样的话,此病已经危在旦夕。如今尚有一法,可以试试,请官人多吃消梨(梨的一种。又称香水梨、含消梨。体大、形圆,可入药),越多越好,吃不过来时,可以将消梨捣碎成汁服下,或许可以救你一命。此朝士上马而归,用书筒在集市上当时就换了一些消梨,在马上即咀嚼之,到家后十多天里,唯吃消梨,顿觉神清气朗,其病竟然慢慢痊愈了。此后前去拜谢赵生,接着又将实情相告于梁新,梁新非常惊讶,大起怜才之心,遂召赵生,并且奉送车马银两,以为资助,成就了两位神医的一段佳话,此种古风,于今人同行是冤家则境界高下立分,古今岂可同日而语?

古人不仅讲究从医经验,擅长传统望、闻、问、切之中医古法,更是很早就懂得心理疗法,留下了富有传奇的诊断佳话。唐朝时,有一妇人,随从其丈夫南中作官时,曾经误食一虫,由此心惊胆战,疑虑成病,经多方诊治也不见其效。有一京城医者,知其所患乃心病,于是在主人的奶娘中,选择一谨言慎行者,提前告知,“我今以药引其上吐下泻,你用一盘盂接入所吐秽物,吐完后,你可对其言明,有一小虾蟆(水蛙的一种)随之吐出,千万谨记不可让娘子知道我是在骗她”。奶娘遵其所言,于是依此法,这位妇人困扰多年的疾病随之痊愈。可惜,这位很早懂得以心理治疗顽症的医家没有留下其姓名,但是,从宋人记载的这则笔记中,可以领略,至少唐朝时中医就已经懂得治心先于治病的道理,对后世行医者之借鉴其作用可谓大矣。

在《北梦琐言》中,还记载有另一则比较高超而精湛的医术,有一少年,眼中常见一小镜子,医工赵卿为之诊断,并且与少年相约,第二天以生鱼片进献,少年及时赴约,被延揽至厅堂,赵卿告诉少年,令其稍等片刻,待自己正在接待的客人走后,再延请入内攀谈。而赵卿早在厅堂中设置一案台,台上摆放着一瓦罐用沙芥制作的醋汤,除此之外,更不与少年端茶递水。少年在厅室中苦苦等待,久候不见赵卿出来,越等越急,越急越渴,饥渴难耐下,忽然闻到瓦罐中的醋香,于是,不免轻轻用醋汤疗渴,如是反复再三,顿时觉得胸中豁然开朗,眼睛中的小镜子也忽然不见了,少年因而喝光了瓦罐中的剩下的所有醋汤。赵卿躲在后室中看见了这一幕,欣然而出,少年见到赵卿后,很不好意思,以其喝光了醋汤而陪罪,赵卿哈哈大笑,告诉少年,“郎君你先前吃了太多的生鱼片,只有用所制酱醋可以调理,因为有鱼鳞沉积于胸中,所以有眼花。刚才,我所调制的酱醋,只有等你饥渴难耐时,慢慢将其喝下,才能治愈此病,天下的美食盛会,不足为信,请你今后千万不可只图口腹之欲。生养之道,应以五谷为重”。古人很早就懂得原生态的养生之道,《论语》中就曾记载“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而孙思邈更是主张调味品、下饭菜不要掩盖了五谷的气味。可怜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中医理念南辕北辙,所以怪病急症让现代医学界抓耳挠腮、百思难得其解。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