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奇妙的方剂,打着“心”的旗号,却能搞定“胃”的问题

文 / 云霞大健康
2021-02-23 09:12

人们常说,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抓住一个人的胃。不过奇妙的是,在中医界,的确有这么一个奇妙的方剂,打着“心”的旗号,来搞定“胃”的问题。想必古人早就知道,两情若是久长时,既要抓住心,也要抓住胃。那么,这么神奇的方药,究竟是谁发明的呢?说来也巧,竟然是圣人发明的,医圣张仲景所创,看似全方药物组成平淡无奇,实则气象万千。

这个奇效良方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出自《伤寒杂病论》的半夏泻心汤。乍一听,方名是“泻心汤”,按理说与胃八竿子都打不着。然而,天下之事无奇不有,张仲景创半夏泻心汤原本就是针对“心下痞”的,而“心下”的位置,其实就是胃。看来后世那些爱情专家们,早就发现了心与胃的奇妙联系,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惊人的感叹。所谓心下痞,其实就是胃不舒服,而半夏泻心汤恰好就是专门针对胃气不和的专病专方,药简效宏,屡试不爽。

那么,半夏泻心汤究竟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按照《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全方由“半夏半升(洗), 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三两(炙)”七味中药组成,按照古代的煎服方法大致是,将这七味中药,用水一斗(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掉药渣,然后再煎,煮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每天三次。不过在现代,对这个药方的煎煮没有那么多程序,直接水煎服即可,不过按照古法煎煮,药效其实会更好。

半夏泻心汤的主要作用在于“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要适用于胃气不和、心下痞证,临床上常以“心下痞,但满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黄腻,脉弦数”为临床表现。所谓“心下”,其实就是胃脘部,所谓“痞”,其实就是一种堵塞不适,难以名状的感觉。而这种问题主要的病机是因为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从而导致的胃气不和。因此,医圣张仲景便开出了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那么,半夏泻心汤简简单单七味药,为何会有这么奇妙的作用呢?其中配伍不得不说,半夏泻心汤全方以半夏为君药,主要起到散结除痞、和胃降逆的作用;以干姜、黄连、黄芩为臣药,其中干姜温中散寒,黄连、黄芩苦寒降泄、清泄里热;这四味中药的组合,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主要用于寒热错杂的病症;方中人参、炙甘草、大枣三味药为佐药,主要起到甘温益气、健脾补中的作用;而甘草同时又是使药,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七味中药联合运用,自然可以使寒去热清、气机通畅、升降复原、诸证自愈。

当然,半夏泻心汤不仅仅只是可以调理心下痞,比如胃脘部的胀、满、闷、痛、嘈杂、难以名状的不适感等,都是可以使用半夏泻心汤的。对于病机的关键点,不仅仅只是寒热错杂、升降失常,如果是脾胃呆滞、湿浊中阻的病机,也是可以使用半夏泻心汤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调理中焦痞满的病症时,除了理气消痞的常规治法之外,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另辟蹊径。

对于半夏泻心汤的用药配伍,却与普通的方剂配伍不太一样,这里体现了“舍性取用”的特点。方中干姜重点在于辛开,兼以祛痰,黄连、黄芩苦降,兼以燥湿,三味臣药并没有按照药性寒热的角度去对症治疗,而是用药味的作用去调理病症的,这是一种理法方药的独特思维,的确也只能是高手才能为之。

半夏泻心汤现代的运用也比较广泛,比如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呕吐等肠胃疾病,还可以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肝病患者,主要辨证要点在于寒热互结、虚实夹杂,只要符合病机,就可以使用。如果是食积或者痰浊内结所致的心下痞满,就不适合使用半夏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