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读内经——解精微论

文 / 晓月月聊健康
2021-02-11 18:10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雷公代弟子问几个问题。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问:人在哭泣时流不出眼泪,或是虽然流出了眼泪却流出的鼻涕很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帝回答说:这个问题在医 经中是有记载的。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

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者裹之,故水不行也。

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

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又问:泪水是从何处产生的、鼻涕是从何处产生的?

回答:你问的这个问题,对于治病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但它也是医生应该了解的知识,并且也是医学理论产生的基础。

心脏是五脏中专主精气的器官,双目则是五脏精气外现的孔窍,面色又是五脏之气盛衰的外在表现。因此,如果一个人精气足,会体现在眼睛上;遇到了失意之事,忧愁的情绪就会显现在面色上。因此,人在悲哀时就会哭泣落泪,流出的泪水便是由水津所生成的东西。

体内水液的渊源来自于水液聚积之处,水液的聚积之处在于人体的至阴,人体的至阴就是肾脏之精。来源于肾精的水分在平时不外泄的原因,就是由于肾脏的精气能够控制它,夹持它、包裹它的缘故,因为这个缘故而水分不会妄行。

肾水的精气就是肾脏所藏守的志,心火的精气就是心脏所藏守的神,肾水与心火之气相互感应。心所藏的神与肾所藏的志都感受了悲哀之情,因而泪水也就产生了。所以俗话说:心悲也叫做志悲,这是由于肾志与心精共同会合于双目的缘故。因此,在心肾同时悲哀之时,神气就会将其传 入心 精,即使未传入肾志,肾志也会独自悲哀,因而就会流出眼泪。

人在哭泣时流出的鼻涕来源于脑,脑属阴性,而属脑的骨髓又是骨中的充养物质,所以脑髓渗出便形成了鼻涕。肾志又是骨的主宰,因此泪水流出后鼻涕也就会跟着流下来,它们的活动方式是相类似的。鼻涕与泪水的关系就如同人的兄弟关系,既能在危急之际共亡,又能在安乐之时共同生存,因而当肾志产生悲哀之后,鼻涕眼泪也就因而纷纷流出了。人的鼻涕之所以能跟着眼泪一起流出,就是因为它们都属于水的缘故。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

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盲。

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再问:人在哭泣时有时流不出眼泪,或是虽然流出了却很少,或是鼻涕不跟着眼泪流出来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眼泪在哭泣时不流出来的原因是哭泣时心中不够悲伤,遇到悲哀之事而不哭泣的原因是精神中缺乏慈爱之情,精神中缺乏慈爱之情则不会悲伤。由于不慈不悲而心肾两脏控制了神志,眼泪怎么会流出来呢?

志悲则情绪凄惨,情绪凄惨则邪气逆冲脑际,邪气逆冲脑际则肾志离目而去,肾志离目而去则神不能守精,精与神都离目而去则会流出鼻涕眼泪。你难道没有读过医经中有厥症会导致双目失明这样的话吗?人患了厥症之后,阳气就会偏聚于上部,阴气就会偏聚于下部。阳气偏聚于上部就会出现如火光炎上的阳亢之症;阴气偏聚于下部就会出现足寒的厥冷之症,患了足寒之症就会感到足部发胀。因为一水不能胜于五火,所以就会使眼睛失明。

所以,人在迎风站立行走时,往往会流泪不止。这是由于风邪侵袭双目之时,阳气内守于精,因而就导致了火气烧伤眼目的结果,所以遇到风就会落泪。有个事例可以类比这个情况,像自然界中由于火盛热极而生风,接着便下雨,就是这一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