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医院急诊科:未来很远,路还很长……

文 / 潮流健康
2021-01-30 18:19

《走进名科室纪实》本期语录——

这世间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医学发展亦是。

近年来,医学技术突飞猛进,急诊这个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完善并强劲起来。

我们本期探讨的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逐渐清晰起来的。

科室发展方向明确

中医虽然起源于急诊,但是近代以来,中医急诊的能力下降的形势,却令人心痛。

最初,当东直门急诊科再次尝试将中医回归急诊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

经过了数十年的摸索,终于在学科建设上明确了科室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要综合,一方面要突出中医的优势,寻找中医急诊的切入点。”

目前东直门医院急诊科所擅长的,也是中医能够发挥其优势的几个方面。

“这些都是科室发展这些年来逐步地梳理总结出来的。

与最初中医急诊靠一个热度,比如这个疾病我们能解决,但是为什么能解决,却没有去深究。

随着急诊科人才梯队的完备,对中医急诊理论的梳理也越来越深入。”

人才梯队越发牢固

如果说医院是在与死神赛跑,那么急诊科的医生就必须争分夺秒,因为在这里每一秒都很宝贵。

但是与专科医生所不同,与更加升入精细的治疗相比,急诊科的医生需要的,更多是经验及判断力。

也就是说,在病人被送入急诊科的那一刻起,你就必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出相对正确的处理。

因为这里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做详细的检查、等检查结果,这是一个经验以及专科知识的积累过程,这样才能提高缩短病人的救治时间,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因此作为医院窗口,急诊科的队伍相对稳定,这是医院的幸事,更是病人的幸事。

经过多年的积累,东直门医院急诊科的人才队伍已经相对稳定,素质水平也在较高水平。

尽管如此,中医人才短缺,中医急诊人才仍然尤为短缺,在对一些疾病的研究上面也受到各种医疗环境的限制,中医急诊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仍走得非常艰难。

科研项目从无到有

急诊学在近几十年内,从无到有,逐渐从各科中抽离出来,但是急诊的科研项目却无法与其他科室明确划清界限,因此,急诊科寻找科研项目会比较困难。

但是,随着中医急诊的逐步深入,中医药在急诊中可以切入的点越来越多。

据了解,在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中,有50%的疾病,中西医治疗各占一半,30%的疾病是西医治疗为主,中医为辅,20%的疾病则是中医治疗为主,西医为辅。

临床与研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因此,由此延伸出来的一些科研项目,也随之迫切起来。

除此之外,东直门医院急诊科还成立了自己的教研室,编写中医急诊的本科、硕士教育教材。

作为北京地区中西医结合的学会急诊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在中医急诊的圈子里,东直门医院急诊科是一个领头者。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用在中医急诊上,最贴切不过。

尽管在东直门医院急诊科所了解到的中医急诊的种种,让人振奋人心,但其遇到的一些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首先,硬件设施,

这与医院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东直门医院所处位置寸土寸金,想要扩展已非易事。

而急诊科目前接诊病人的硬件设施受到了局限,规模不大,而且一些高端的诊疗设备配备不齐,即使病人众多,但接待能力却有限,这无不限制科室的发展。

其次,人们对中医急诊的认知不够。

中医还可以设立急诊?

中医的急诊能干嘛?

如果心里抱有这样的疑问,那中医急诊能否成为急诊的首选呢?

答案不得而知。

据东直门医院急诊科的一位大夫介绍,很多病人都是来过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之后,才会对中医急诊有所了解。

目前依靠的大多是一个口碑相传,而中医急诊想要发扬光大,还必须依靠宣传及社会舆论的引导,当然也只有自己做出了成绩,才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可。

再有,医院整体发展的影响。

急诊科可以称之为医院的窗口,也可以称之为医院的一个综合的平台,这个平台与医院的其他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急诊科在把病人从死亡边缘拉回之后,往往需要医院其他科室做进一步的治疗工作,其他科室的治疗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病人能不能被急诊科接收。

此外,从学科体系的建设来讲,急诊科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也就是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成型理论,而中医急诊的这一需求则更加迫切。

比如,急性脑梗塞这是急诊的问题,还是神经内科的问题?

目前来讲,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目前急诊所用的理论还是可以说是把其他学科的理论拼凑起来的。

中西医急诊的相互碰撞,必然会出来火花,而要对这些火花进行深一步的认证,就必须通过科研。

这就需要国家层面对中医急诊有所支持,否则只靠临床这一条腿走路,中医急诊很难在急诊领域走得更加深入。

中医急诊还是大有前景的,但这个领域还是比较新的,确实有很多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万事开头难,想要将中医急诊梳理成型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