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盛,应该先祛湿还是先健脾?中医专家告诉你

文 / 龙南中医院
2021-01-28 00:10

浑身乏力,四肢沉重,头晕没精神,总想睡觉,口干口苦,大便不成形,皮肤易出油易长痘,兼见舌苔白或黄,或厚腻。


这些是很典型的湿气重的表现。那么要如何避免出现这些症状呢?

进行祛湿调理,比如化湿、燥湿、利湿、渗湿等等。根据不同的症状,湿气郁滞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的体质,祛湿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当然,不管是用哪一种祛湿措施,都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健脾。

脾虚则湿困!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后天之本。脾阳健旺,则水湿得以运化,不会出现湿气困遏体内的病机。如果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或劳累过度,或年老体衰,或久病耗伤脾阳等,导致脾虚,就会出现湿困体内的病机。

湿气重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虚。

当脾虚湿盛时,往往会出现四肢无力、头身困重,精神不振,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纳呆便溏,妇女黄白带下等症状。此外,久湿还会生痰,中医也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一说,很多脾虚的人还会有咳痰或痰咳不出等表现。

因此,在祛湿调理和预防湿气中,调理脾胃很关键。

如何养脾?

脾喜燥而恶湿,喜温而恶寒,养脾的关键在于避免湿和寒。

(1)饮食上,少食生湿生痰,损伤脾胃的东西,比如肥甘厚味、冷饮冷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温性偏燥的东西,比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干姜等。此外,脾属土,也可以多吃一些土气的食物,比如地瓜、山药等。

(2)思虑伤脾,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调节不良情绪,避免久思,或愤怒、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

(3)湿邪久困脾胃会加重脾虚,而脾虚又会生湿,所以,如果体内有湿气,应及时祛湿调理,避免湿困体内,日久病情加重。

(4)运动可通阳宣阳,而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经常运动,可以通过加强阳气气化来达到一定的祛湿效果。

当然,如果湿气症状比较重,建议找明医辨证论治,并遵守医嘱调理。如果不辨病因,盲目祛湿,很可能会湿气“越祛越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