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就是痰迷心窍!国医大师颜正华的方子,化痰助眠,请学习

文 / 关注健康的逗逗
2020-12-30 20:33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最近,文老师在听一首老歌,是李宗盛的《鬼迷心窍》。

也许是职业习惯吧,好端端一首情歌,被文老师听出了中医的味道。

世人多情,只因鬼迷心窍。

而世人多病,何尝不是因为心窍被迷?

只不过,此时迷住我们心窍的,不是鬼,不是心上人的倩影,而是痰。

没错,就是痰迷心窍。

给你举个例子吧。

前些年 ,我国首届国医大师评比工作结束后,对这些前辈的临床经验研究,迅速开展起来。其中,有一则颜正华先生的验案,令我印象深刻。

颜师,1920年生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一次,颜师遇上一个失眠的患者。

此人37岁,姓王,女。

就医前的半个月以来,几乎夜夜难以入眠,精神十分疲惫。

夜里睡不着,白天就遭罪。他动不动就感觉到心悸,头痛,烦躁,身边的一切人和事儿,稍有不顺,立即破口大骂。

此人自己说:“我已经到了精神失常的边缘”。

药,吃了不少。西药、中成药,大把大把地往下咽,无济于事。

怎么办?去看中医。幸好,遇上颜正华老师。

刻诊,见患者苔黄腻,舌红,细问得知,食欲不振,小便黄,大便干。就诊之前,已经四天未曾排便。

此人愁眉苦脸地问:“我还有没有救”?

颜师笑答:“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就一定有救”。

言罢,颜师书就一方,但见——

制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20克,枳壳6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制香附10克,全瓜蒌30克。一共是开了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之后,大便开始畅通,随后夜里可以安睡。7剂药用完,夜里酣睡,就算身边有人说话也不醒。白天的时候,神清气爽,情绪愉快而稳定。

这里头什么道理?来,文老师带你看一看。

方才我说过,世人得病,可能就因为痰迷心窍。医案中这个患者,很不幸,也属于痰迷心窍。

你看,她舌红,苔黄腻,这是不是典型的痰热舌象?痰热居于内,伤害阴津,故而大便干燥不通,小便发黄。痰热扰于心,则心悸。痰热上扰髓海,故而头痛烦躁。痰热令心神不安,迷住了心窍,于是就失眠、精神疲惫、情绪波动。

对所有这些辩证思路,你如果经常看文老师的文说,应该是很熟悉了。

而且,她这里头,有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便秘。

我跟你讲啊,这个便秘,是人体内痰热不除的关键因素之一。大便是什么?是污浊之气。排便的目的,就是把污浊之气排出去。因此,它也是排除痰热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患者的大便一日不通,体内的痰热之邪就一日不除。

现在,我们来看看颜正华老师的配伍吧——

制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20克,枳壳6克,炒酸枣仁15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制香附10克,全瓜蒌30克。

这里头,制半夏、陈皮、茯苓,这三味就是治痰的,分别有化痰散结、行气化痰、健脾利湿的作用。香附、枳壳配合全瓜蒌30克,可以有效地通便,清痰热。尤其是全瓜蒌的应用,在这里可谓点睛之笔。它本身就是清痰热、润肠通便的常用药。

在这个基础上,配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配牡蛎和龙骨重镇安神,全方可以说是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通过这个小案例,我想跟你分享一个观点。

这就是,如何看待痰迷心窍、热痰扰心导致的神志疾病。

我个人的体会是,以失眠、多梦为代表的疾病里,如果患者舌质发红,苔黄腻,心烦易怒,小便发黄,大便偏干,脉象滑数,精神和身体疲惫却又容易被激惹。这样的情况,请考虑是不是痰热聚于内所致。除了失眠以外,神经衰弱、健忘、心悸等问题,也可能由此而产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能需要清化痰热了。

当然,清化痰热的办法很多,本文所示颜师的配伍,主要针对的还是严重失眠,并发严重便秘的人。一般人是否需要如此用,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尤其是瓜蒌重用30克,绝非通法,而是因人而异的办法。因此,文中方剂只能作为参考,非专业读者不宜盲目照搬,而是应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适当地加减调节。

好了,文说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文老师希望,这篇小小的文说,能给一部分患者的心中,吹进一股清风,散去一滩污浊。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