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一个方剂究竟有什么秘密,令历代医家探讨不停

文 / 增重达人
2020-12-26 09:09

在《金匮要略·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有一个方剂泽漆汤,此方具有逐水通阳,消痰散结,健脾扶正,清化郁热,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方剂。书中条文说:“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泽漆汤原方为:半夏半升,泽漆(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三升,紫参五两,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上九味,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对此方证解释为:“咳而脉沉,其病在下,是水邪上犯,相火壅阻,肺金伤克而不归也。泽漆汤人参甘草补中而培土,生姜半夏降逆而除浊,紫参白前清金而破壅,桂枝黄芩疏木而泄火,泽漆决瘀而泻水”。清代医学名人沈明宗说:“咳而脉沉,邪入于营,将成肺痈,以泽漆而破壅结”。中医内科学家黄竹斋认为此方是小柴胡汤的变方,水停上焦,是脾衰不能节制,肺气逆不能通调,痰饮内盛,表证已罢,以逐内饮。总结他们的论述,都与水气有关。本方证叙述较简,咳而脉沉,沉为主里,也主水气,是水饮内停,咳嗽上气之证,为水饮迫肺,可能外兼身肿。《脉经》也说:“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故可总结此证为水饮内停,引发咳喘的病机,其病位在肺。

按此证,脉沉为水,因泽漆专于消痰行水,故为君。水性阴寒,桂枝行阳气,温化水气。然所以停水者,以脾土衰不能制水,肺气逆不能通调水道,故用人参、紫苏、白前、甘草补脾顺肺。方中泽漆逐水,消痰之力很猛,《本经》说它治疗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白前温肺,止咳平喘;生姜、半夏健胃涤痰、散饮;黄芩清肺,除水饮郁而生之热;人参、甘草扶正健脾,运化水湿。紫参即石见穿,性平,味苦、辛,其功能为清热解毒,活血理气,散坚止痛。本方先煎泽漆,汤成之后入诸药,取其逐饮为先,领诸药而治咳逆之气。

张仲景用蒌瓜加小蒜就能解除你的“心痛”之苦

《伤寒论》中最峻最毒的逐水剂,为什么不用甘缓的甘草

虽然理法方药都很正确,但还是有些疑问,首先本方中有两味药值得注意。首先是“泽漆”,《肘后方》说:治心下伏瘕。《长沙药解》说:泽漆,苦寒之性,长于泄水,故能治痰饮阻络之咳。《本草纲目》则明确指出其为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等。主治咳嗽上气,心下伏瘕,脚气赤肿,瘰疬癣疮。还有“紫参”,《本草经》记载:“紫参,味苦,辛,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李时珍说:“紫参色紫黑,气味俱浓,阴也,沉也,入厥阴肝经,肝脏血分药也。故治诸血病,及寒热疟痢,痈肿积块属厥阴者”。紫参又名水丹参,血见穿,为唇形科植物。中医内科专家金寿山说:“泽漆,又称为猫儿眼睛草。其功能是利水消痰。紫参,今人称石见穿,其功能为活血散坚。二药皆为攻破之品,今人多用于治癌,那么古人也治癌,亦在事理之中。泽漆汤以攻为主,而又加入人参,用于扶正,攻补兼施,以治癌肿,正为合理”。此二药都为攻破之药引发了后人的热议。

还有个疑问,通常咳嗽的脉,不是偏浮就是偏弦,偏浮是因为咳嗽,气在向上冲,病在肺,肺是上焦,故脉偏浮是理所当然;脉偏弦是因为有痰饮,所以呈现弦脉,那这也是理所当然。可是咳嗽脉沉,我们说沉主里,主水也正确,可是张仲景去里水的药很多,治疗肺萎,肺痈一般不会用破血的药。另外,癌症患者也见沉脉,对于癌的治疗也是攻补兼施,这与泽漆汤的治疗大法也是相同的。所以说呢,张仲景治疗的可能就是肺癌,只不过当时对肺癌没有明确的认识,见咳嗽,胸痛,吐脓血,就把它认为是肺萎肺痈。

近年来紫参和泽漆被用于治疗肺癌,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肝癌等,常与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配合应用。您对此方证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