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痰多,当心脾寒!老祖宗早把治法说清了,你却蒙在鼓里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明医杂著》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乃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这就是咳嗽痰多。注意,这里的痰,绝对不是颜色焦黄、质地粘稠的痰,而是质地清稀的白色黏痰,而且患者咳嗽不止,反复发作。
闲言少叙,先把一张古方告诉你,从中,我们会明白许多关于此病的调理之道——
人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甘草3克,制半夏15克,茯苓15克。将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服用即可。每日一剂。应用前可以经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列位看官,这组方药,是真真有来头的。它化自千古名方理中化痰丸,是一张治疗痰饮病的千古好方。如果您翻开中医方剂学的著作,可以经常看到它的身影。原方为丸剂,我们为了制作方便,改为水煎口服。这理中化痰丸的妙处,就是在于帮助我们止咳化痰。
列位看官,你可知这痰和咳之间的关系吗?祖国传统医学对此有一番别致的认识。这就是痰饮内积,上泛于肺,可以引发咳嗽。这种咳嗽有什么特点呢?第一,反复发作,一般的止咳药不好使。第二,这种咳嗽痰多,而且质地清稀。第三,这种咳嗽的患者往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同时,还可能有四肢发凉和怕冷的现象。总而言之,患者有脾肾阳虚之象。这个时候,用上面的这则古方是比较合适的。
具体说来,老祖宗的这张好方是怎么帮我们止咳化痰的呢?
正如方才所说,痰饮内积是引发咳嗽痰多而稀薄的原因之一。而痰饮的出现,又是脾阳不足、运化水湿能力下降所致,正所谓咳嗽痰多,当心脾寒。因此,这张古方里首先出现了人参、白术、干姜、甘草这四味药。列位看官,你看这四味药的组合是不是有些眼熟呢?没错,它们就是理中汤的标配。理中汤干嘛的?温脾健脾的。其中人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助运,干姜暖中散寒,甘草和中养胃。这四味药在一起,就是要帮我们把脾暖起来,让脾的健运之气被唤起。脾有了动力,就能杜绝痰湿的生成。这是釜底抽薪之法。
如果说杜绝了新的痰湿生成,那么对已经生成的痰湿,我们该如何处置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半夏和茯苓。其中的半夏,性味辛,温,入脾、胃、肺经,功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它自古是化痰的要药。《药性论》总结它:“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所以对于业已形成的有形之痰,用半夏来清理是十分及时的。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肾经,功在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本草正》对茯苓的作用描绘得恰到好处:“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可见,它能利水祛湿,对已经生成的有形之痰进行化解。它和半夏配合,一个从水而化湿,一个降逆而燥湿,痰饮见了它们俩,自不会兴风作乱了。
所以说,理中汤加上半夏和茯苓,将我们体内的痰瘀清除了个干干净净。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医学遗产。利用它,我们可以调理很多因为痰饮内阻而形成的很多疾病。咳嗽痰多,自然在其中了。列位看官在中医辨证指导下科学应用,效果是可以期待的。
方法说完了。不知您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