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气五味知多少?

文 / 家庭健康好生活
2020-11-28 09:41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这是最早对中药性味进行概括的文字叙述,大致意思就是每味中药都有自身独特的四气五味和不同的治疗作用。

中药的性能是古代中医以人体为观察对象,根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这也是中药在本质上不同与西药的地方,西药的作用是以化学成分作为基础,而中药则是以四气五味为基础,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所以,在使用药材之前我们肯定要先了解药材的性味!

01丨中药性味之溯源

中药性味,又称药性,也就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与特征的高度概括,其中包括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中医药知识。

药性真的只有寒、凉、温、热这四种吗?

其实不然,药性除了寒热温凉四性外还有一性——平性。所谓的四性其实指的就是寒、凉、温、热这四种药性,而寒与凉、温与热之间又因各自程度上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比如有些药物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就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了。如果寒热界限不明显的就称为平性,平性药大多指的是寒热偏向不明显,药性平和且作用较缓的一类药。平性虽然鲜为人知,但平性在本质上来说应归属为阴,平性药材大多都具有健脾开胃、强壮补虚等功效,如枸杞、甘草等。

02丨中药性味之内理

性:属阴

功:清热解暑、泻火通便、消除热症

虽然热病总需寒药治,但随其部位不同,治法也相应的有所区别。热邪之病从其部位来看,可在表,可在里;可在气,可在血;可在脏,可在腑。以黄连为例,黄连至苦至寒,是苦寒直折类药的代表,最善清脏腑热。夏季炎热,人容易烦躁,是热扰心神之象,饮水时稍加一点黄连,心火得以清泻,即可神清气爽。

性:属阴

功:降火气、清热除烦

如果热症本身不是很严重,或者患者体质偏于虚寒,如果用大寒药来清除血分之热,就非常容易造成血行的凝滞。所以中医一般不主张用寒药冰伏血液而是换为凉药。此处以最常用的丹参为例,丹参色赤入心,善于理血、凉血、活血、养血,且性味平和,不燥不滞,也正因为自身卓越的药效,才被古人盛赞为“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性:属阳

功:祛寒、温经止痛

当人体出现阴寒内盛的征象,寒邪盘踞,坚守不去时,即需大热之药来辅助回阳驱寒。大热之药,总量并不多,以附子为热药之最,为大寒稽留,阳气虚损,必选之药。善于行走,一身上下内外,无所不能及。但附子如此刚猛的热性,不但功效卓著,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性:属阳

功:清祛寒、温中补虚

我们可以发现在用药上,常见的几种邪气例如风湿寒热、气滞血瘀等,中医驱散这几类邪气的手段多用温法。风邪得辛温而解,水湿痰饮得温则化,寒邪得温则散,气血得温则行。下面就以陈皮为例来看温药的实用,陈皮也就是干燥的橘子皮,之所以名之曰陈,是因为陈皮入药,以其辛燥为用,但过于辛燥,对人体正气损伤太甚,经久后燥性减,不致伤人,故名为陈皮。

性:中正偏阴

功: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平性药为数不少,临床也较为常用,此处以最常用的甘草为例,帮大家体会平性药的性味。甘草的作用很多,但之所以大家都喜欢用甘草,主要在于其性平味甘,善于调和诸药。寒热错杂症治疗时自当寒热药并用。此时如果在方药中加入少许甘草,寒热药之间无法解决的矛盾就可从此化解,协力祛疾。

03丨中药性味之实用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药材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和药效,前人也称之为偏性。

这些常见中成药,从组方中药的寒热药性角度看,无一不是寒热并用组方

所以,寒热中药与热性中药,并不是一定不能联用,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是组合配伍使用的。例如可以根据病症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如治亡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等。也可根据病症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炮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则损伤人体。

总而言之,我们在使用药物之前,应先了解各种药材的性味,然后针对自己的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药材,这样才能使药材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文章来源:本草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