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中医|法古不泥古,“动”“定”效益彰

文 / 健康智多星啊
2020-11-16 09:21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01. 时代需求下的中医理论创新与发展

在现代科学高度发达的背景之下,中医理论要取得突破性发展,必须从“现象的描述和猜测性思辨”中走出,必须对中医理论的笼统性与模糊性进行必要的整理与优化,也就是要从哲学层面上实现突破,进而指导理论、临床上的新进展。

哲学上“整体恒动”的观点,是指事物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事物。疾病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其特点是动态的、演变的、发展的;而在疾病发展的某些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疾病的“整体恒动”有规律可循,因而整个治疗过程是连贯、有序和系统的,从而体现了中医理论核心——整体恒动观和辨证论治的精神。

《哲学中医》提出了“脉证—核心病机—主症—治法—药串”有序的临床辨证规律,既整体把握疾病发展规律,又动态把握病证演变,序贯治之。“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基于哲学思维的中医诊治方法,所谓“动”,意在改变、变化,强调打破固定思维,灵活动态地看待问题;所谓“定”,是与“动”相对应,意即固定、不变,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02. 运用“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治疗肥胖T2DM患者体会

刘某,男,33 岁,因“口干、多食“口干、多食3个月”入院,诊断为T2DM,外院口服多种西药,症状无缓解,血糖控制欠佳。初诊时患者心情抑郁、口干不欲饮、易疲倦,纳欠佳,眠差,体型偏胖,舌偏红,苔薄黄,舌根偏厚腻,脉弦滑。心肺腹查体无异常。近期空腹血糖7~8mmol/L。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运用清热化湿运脾,兼疏肝理气,酌加养肝阴之品。处方用:苍术,黄柏,薏苡仁,车前草,绵茵陈,柴胡,白芍,牡丹皮,薄荷,五指毛桃,生地黄,地骨皮,葛根,甘草。西药方面,二甲双胍缓释片减量;嘱患者加强饮食运动治疗。

2周后复诊:患者血糖明显下降,诉易疲倦,舌偏红,苔少,脉弦。考虑患者血糖控制可,甚至偶有低血糖发生,嘱停用西药,仅以饮食运动加中药治疗。考虑气虚较前加重,予前方基础上加倍五指毛桃、生地黄用量。

此后患者坚持规律就诊,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兼夹证加以灵活辨证施治,使得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心情逐渐舒畅,嘱患者改每日1剂中药为每2日1剂。

体会

该青年患者从血糖控制欠佳,到逐渐控制达标,整体身心状况得到改善,其治疗方案经历了“西药降糖逐渐停药纯中药治疗逐渐减少中药剂量”的过程。临证施治中,范教授在病因上更加强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久坐少动等因素;在病机方面,认为由于时代、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及体质的改变,“阴虚燥热”并非消渴病唯一病机,跳出了传统医家论治消渴动辄言必“阴虚燥热”、治以“滋阴清热”之窠臼。

因此,范教授从患者形体、生活习惯、心理及舌脉分析,从脾、肝论治,认为脾肝功能失调在本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指出其辨证为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运用“动-定序贯八法”辨治消渴病的主要药串,如湿热内蕴药串:苍术,黄柏,薏苡仁,车前草,绵茵陈;肝气郁结药串:柴胡、白芍、薄荷、牡丹皮;辨证使用气阴两虚药串:五指毛桃(因湿热为主,黄芪易为五指毛桃)、生地黄、地骨皮。在病情稳定后,继续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的变化灵活辨证,并关注患者的情志因素,通过减少关注血糖变化来减轻消渴病患者心理压力。

在本案例的辨治,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动态把握核心病机,灵活选用与主证相对应的药串或灵活加减化裁整方,不拘泥于经方、成方,正所谓法古不泥古,“动”“定”效益彰。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唐咸玉

编辑:杨晓雁 责编: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