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双庆:疫情将对中医药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对此,我国高等院校积极响应,纷纷发力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建设。
2020年11月8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论坛”在长沙举办,与会嘉宾就高等医学教育变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应对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该论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的组成部分。
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翟双庆以《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为题作主题演讲。他提到,中西医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奋战于一线的五千余名中医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医药教育的出色答卷。对于中医学子来说,这也是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的职业信仰。随着社会对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期望的高涨,疫情将对中医药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翟双庆在演讲中也指出了中医药领域人才储备及培养中的一些问题:一是中医药从业人员规模小,高层次人才短缺,对优质生源欠缺吸引力;二是中医药防治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三是中医药从业人员能力体系存在短板,如对于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护、全科医学等知识储备不足,应急处理能力较弱等;四是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业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五是医教协同、中西医并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药类课程偏少。
如何改善这些问题,翟双庆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一是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中西医并重,从制度层面保障中医的发展,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让中医介入到公共卫生体系中,扩大中医药从业人员与中医药教育的规模比重;二是医学教育应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从国家层面加强并确保中西医并重相关政策与措施的落实,首先应该落实到各个医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上,要让中西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成为中国医学的主流标配;三是建立中医药特色的医教协同机制,成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医教协同工作,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规培方案,在突出中医学科特点、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发挥中医在预防、治疗、康复上的特色优势,补齐急救方面不足的短板;四是明确中医药专业主体地位,坚持中医药专业主体核心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适度发展对中医药行业有较强支撑的相关专业,建设100个左右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开展认证工作,以标准带动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共同追求卓越;五是改革招生模式,吸引优质生源,增加中医学类的生均拨款,使院校凝心聚力提升中医药专业办学质量,建立特殊选拔标准与培养机制,选拔中医药知识素养和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六是构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中医+、+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七是强化师承教育与经典教育,将师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生一入校之初就开始选择导师,加大中医经典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推行全国中医经典等级联考;八是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建立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标准;九是强化社会责任,中医人才下沉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