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 45 炙甘草汤 复脉汤 六味地黄
方剂学 45讲
45 第三节:气血双补、炙甘草汤剂附方第四节:补阴
上一节讲到补血,第二节。第三节是气血双补。在气血双补里,做为一类方,就一个一类方,炙甘草汤。其余是做为三类方,自学内容。
炙甘草汤 《伤寒论》 一类方
就一个一类方,其余的是三类方,自学内容。
适用病证
气血两虚证。
我前面讲过,严格的讲,归脾汤证也有气血两虚特点。通过益气生血,益气补血。益气和补血结合治疗。以炙甘草汤做为一个代表。炙甘草汤在《伤寒论》是用于。“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它反映的阳气阴血都不足,病位核心在心。分类上,放在气血两虚也有,也有的把它放在阴阳两虚,但是比较多的看法认为是气阴两虚。在这里这个不统一情况,放在气血两虚。
主证病机分析
心肺两虚、气血不足
心 心虚不能养心盈脉 心动悸、
气虚不能行血鼓脉 脉结代
肺 气虚肺弱不用 肺痿
阴血不足,虚火灼肺,肺叶枯萎
心、肺这两个系统的气阴、气血两虚,因为对肺来讲,一般叫阴虚,不叫血虚。因为肺脏,肺朝百脉,百脉朝会于肺,一般不提这个血虚。
心,主要是心的阳气不足,不能温通,阴血不能涵养心体,所以它阳气不足不能温通,它脉结代,有间歇。阴血不足,不能涵养心体呢,心动悸。这里用两个临床表现,来概括这种气血两虚,概括阴阳两方面。阴血阳气不足的状况。所以脉结代、心动悸反应了阳气不能温通,阴血不能濡养,不能濡养心体,不能温通血脉了。(所以教材主治的第一条,用于心,脉结代、心动悸。)
第二条,肺痿。它以一种咳吐涎沫,往往胸闷不舒,有这种特点。中医一个病叫肺痿,现代没有对应的病。实际上是一组症状。肺痿有虚寒型的,有阴虚型的。以虚居多,在这里就说气阴两虚,阳气不足,阴血不足。造成有一定的虚火灼肺。属于虚火灼肺,肺热叶焦,形成肺痿。
主治第二项讲的是肺萎,仍然是有阳气阴血不足,造成了肺叶枯萎,当然这里阴不足的成份可以说多一些,做为肺萎在这个证型当中,它和甘草干姜汤治疗的肺萎不同,甘草干姜汤也可以治疗肺萎,但是它是属于虚寒为主的,寒重,这个肺中阴液不足,这个肺萎,所以有一定虚火,这是炙甘草汤的主治证候。病机是一种气血不足、阴阳两虚。
主治证候
1.阳气、阴血不足,心失所养证。
症见:(主症)脉结代,心动悸;(兼症)虚羸少气,气短气虚,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说明阴血不足。
2.虚痨肺萎,干咳无痰,或咳唾涎沫,量少,形瘦气短,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肺萎这一类,阴阳都不足,特别阴津缺乏,干咳无痰,即使咳吐涎沫量也很少,跟虚寒肺萎不同。由于阴血不足,形瘦兼有气虚,短气,所以可以发生自汗、盗汗,气阴不足。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有反应一定的虚热现象。所以有的也把它归结到虚热肺萎。但是这种虚热,阴伤,它是带也阳气也不足,不能温化。和麦门冬汤这一类,比较典型的阴虚肺萎不同,麦门冬汤也可以治疗肺阴不足的虚热肺萎证。
功用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解
君 生地黄 养阴
臣 炙甘草 调和阴阳
人参 阳
大枣 阳
阿胶 阴
麦冬 阴
佐 桂枝 阳
生姜 阳
使 清酒 布散药力
炙甘草汤体现了阴阳两组药物,实际上这个方阴阳双补,还是从桂枝汤,阴阳双向调节这个思路来的。桂枝汤这个思路反映在仲景方里,涉及到很多脏器。我们前面讲到小建中,当归四逆,和这个炙甘草,都有这个特点。
炙甘草汤里,君药,因为历史上对君药的认识,一直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地黄是君药,它的原因,它阴血不足,不能涵养,而全方,也是养阴力量较强,地黄用一斤,用量最大。依照力大者为君这个观点,上一版的规划教材,六版教材,它坚持要用地黄为君。也有好多老师意见还是炙甘草为君。历来也对炙甘草为君的一个解释,也合理。现在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方剂学》,我们李飞老师主编,它是炙甘草为君。所以这个君药,历来有两种看法,古籍方论里面也是两种看法,以炙甘草为君的道理
1.炙甘草的用量,四两,在仲景用量上是最大的。
2.炙甘草在这里,不仅配人参,桂枝,合起来清肝化阳,增强人参益气作用。而且炙甘草量大,在这里缓悸作用比较强,甘缓,说炙甘草能针对心动悸,缓悸。
3.名称叫炙甘草汤。
张仲景的方子命名,很多方是用药物命名的。大多数都是在方中占重要地位的,很大一部份都是做为君药的。以药物命名不作君药有没有呢?也有。不是作为君药地位,或者它主要发挥这个全方功效的这个药,功效作为主要地位的,也有。那是个特殊情况,比如说,十枣汤,对吧?十枣汤里边,当然你要说大枣的用量,十枚大枣,他提出来还要肥大枣,他强调大枣的量要大,因为其它大枣没强调肥大枣,虽然有十二枚的,但没有这方里的大的要求。十枚强调大的。
但十枣汤里的大枣,主要有两个意思:
1.这个大枣汤送服的是甘遂、芫花、大蓟的散剂,那是能够保证减缓毒副作用,减缓胃肠的刺激
2.第二个,避免误用甘草,因为涉及十八反,所以把它提升做方名。你就不会随手写个甘草上去。
后来人们在观察当中,就是拿白开水送服,跟大枣送服,服用以后感受差别很大。对胃肠的刺激来说,用大枣可以缓和这个。这个方里,用炙甘草命名,说明非常重视炙甘草,而这个炙甘草的意义
1.它可以缓悸,大剂量在这里缓和心动悸,
2.下面的药物完全是两队,阴阳两组人马,炙甘草在这里调和阴阳两组。
所以从用量上,从方名上,从它的作用上,炙甘草应该作为君药。我是赞成这个观点的。后面的药物,分成两组,也并不必要这样细分,这两组是
1.人参、桂枝、生姜、大枣。偏重于温补阳气的。补气,由于桂枝带有一些温补、温通的特点。桂枝温通血脉,人参可以补气,和炙甘草相配,甘温补气,补充心气不足。或者肺胃气阴两伤当中,补充肺气虚损一方面,生姜、大枣调和气血,调和脾胃,也是补气方里带有调和作用的,增加补益的作用。所以生姜、桂枝、甘草,这个系列配伍,辛甘化阳。
2.地黄、麻仁、阿胶、麦冬。这四味基本上都是阴柔之品。常用的补血养阴的药。相当于在桂枝汤里的一组,芍药的地位。那这个方为什么不用芍药,把芍药去掉呢?那考虑到胸满,病在胸中,心动悸,不宜用芍药酸敛。所以仲景遇到脉促胸满,胸满去芍药,他有对芍药这个用法。后来这个方变成复脉汤,到温病用的时候,加减复脉汤,那它阳药的一组去掉,它不涉及到心动悸,不涉及到心动气机郁滞的问题,那它就把芍药加回去了。所以生地、麻仁、麦冬、阿胶,体现了一个阴药,益阴养血,有滋阴养血作用。
这样两组,八个药,一阴,一阳,由甘草把它调和起来。这个形成阴阳双补,气血兼顾。这是这个方的基本结构。
后来温病学派的利用这个方,用它来养阴为主的时候,那它的阳药就去掉了。然后加芍药,增加益阴养血作用。加减复脉汤。以后阴不足,更厉害,阴虚动风,三甲复脉汤这些系列就出来了。因为这个演化过程,《温病学》要讨论的。所以看出从仲景这种阴阳双向调节思想,这个方也是一个例子。从张仲景用,他主要开始是用于心的阴阳气血不足。
这里用点清酒,是为了药力布散,有助于药力布散,可以把它看成使药。药力较快的布散,能够促进血行,有助于使全方补力比较大。从温补角度来说,这种力量较大,不至于补而壅滞。这个用酒,人们也说,其中有地黄,有麦冬,地黄麦冬得酒良,有的炮制,或者加工要用酒,或者方里配酒,体现出历来用酒和地黄、麦冬同用,能够更好的使这两个药发挥作用。实际上也能使它们既能发挥作用,减少滋腻的特点。
运用
辨证要点:脉结代,心动悸,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
也是用于心律不齐,由于期前收缩,这在临床上有确实的效果。不但报导多,平时遇到这一类,病程较长,体质偏虚,像心血瘀阻这类证像,没有典型这类证像的,用这个呢,可以说是对于这种期前收缩,心律不齐,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所以有些过去经常有发生的,由于心神经官能症经常发生,吃了这个以后,后来长期,隔一段时间都要吃一点,直到现在,像在整体辨证基础上,用这个方来调整,针对心律不齐的,包括在海外病人,现在有些长期,经常隔几天吃一付,吃炙甘草汤控制心律方面,针对所说的脉结代,心动悸,疗效很好的。
虚羸少气,舌光色淡少苔。这是反应一种基本的气阴不足的,一个使用根据。
随证加减
加酸枣仁、柏子仁可增强养心安神心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定悸,
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
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冬;
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
阴虚而内热较甚者,易人参为西洋参或南沙参,减去桂、姜、酒,酌加知母、黄柏。
心神不安有虚有实,虚证多用养心安神定悸,实证要结合重镇安神定悸。酸枣仁、柏子仁常用来治疗心动悸当中,属于虚证,心血不足不能涵养的。龙齿、磁石这一类,它属于重镇安神定悸的。这类药不适合久服。
心气虚为主,这阴阳两组药调整当中,偏重于心气不足,那可以炙甘草重用。本来这个方里,炙甘草就在仲景习惯用量当中,已经是偏大剂量,除这个方以外,原书用量,好像我记得没有超过四两的。可以适当加大这些补气药。譬如方里的人参、甘草。偏于一般这种心律不齐的,用炙甘草加味,配黄耆较少,因为心胸当中,比如气机郁滞,用起来较少,多用人参、甘草这一类。
偏于阴血虚的,那就是说比如脉虚数,阴血不足,有一类虚热现象,生地、麦冬加重。心阳偏虚,阳气不足,反映出手足不温,易冷,有这类特点,偏阳气不足,可以加肉桂、附子。阴虚内热比较重,有虚火的,人参可以改为西洋参。但作为肺萎证这一类,也可以用沙参。要减去阳药的一组。虚热较重,形成火旺的,加黄柏、知母这一类,滋阴降火。
这是根据心的阴阳不足,或者肺的气阴两伤,不同状况的进行调整。后世由这个炙甘草汤调整出来的方很多。除了温病学派以外,其它的调整也还是较多的。
麦冬
附方 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
组成
炙甘草 六钱
干地黄 六钱
生白芍 六钱
麦冬 五钱
阿胶 三钱
麻仁 三钱
功用
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实际上就是把一组阳药去掉了。芍药恢复进来。把阴阳双向调节,去掉阳药,成了滋阴养血,生津润燥的方。这和温热病伤阴耗气,而是伤阴为主的,保胃气存津液,这个思想。
主治
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受足心热甚至于手足背者。
加减复脉汤变成温病里边用的一个基础方。这个气血双补我们用一个方作代表。一类方。
第四节 补阴
适用于阴虚证。补阴又是我们中医学当中治法当中,补法的一大门类。
用药特点
阴虚 阴亏 滋阴药
虚热 清虚热药
调理功能药 肾 填精补髓药(温润),利尿药
肝 行气疏肝药
心 养心安神药
肺 宣肺止咳药
脾 和胃降逆药
阴虚,五脏都可以有阴虚,作为阴的根本,肾阴,又叫元阴。元阴就是本来的阴,就像元阴、元阳,都是内寓于肾精之中的。内涵于肾精之中的。整个阴虚,泛义的阴虚,它有层次的不同,我们一般分类,大的把它看成譬如肺胃阴伤,肺、胃这两个系统阴伤,那涉及到一个什么?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摄入水液化生津液,一个本源,肺呢,它是一个通过肺的宣降,能够水津四布,五经并行。水的润泽全身,要有一个肺的动力,而且对肺脏,外来的气候变化,内脏五脏产生热的熏蒸华盖,都容易伤到它的阴,因为它不耐寒热。
所以包括像胃阴不足,土不生金,都能引起肺胃的阴伤,所以涉及到后天之本这一脏腑,除了脾胃的胃,还要涉及到肺,所以我们经常提到的阴伤里层次较浅的,是肺胃的阴伤,这类治法呢,主要的都放在治燥剂,治燥剂清宣外燥,和滋润内燥。内燥里层次较浅的肺胃津伤,较重的是肝肾阴虚,肺胃经常也说养阴,肺胃很少说滋阴,肝肾阴虚往往要说滋阴。
肺胃的阴不足,往往津伤,因为产生一定的虚热也不重,一涉及到肾阴,那阴虚引起的虚热就重了。所以这是一个阴伤层次的不同。我们补益剂里的补阴,基本都是涉及肾阴不足为主的。由于肾阴不足,这个肾和肝的关系,水要涵木,肾阴不足,往往肝阴也不足。肝肾阴虚就成为我们这一节补阴的基本病机。
涉及到补阴、养阴的话,整个教材有两部份是重点。肺胃阴伤在治燥剂,肝肾阴虚在补阴这一节。这是首先一个阴虚证在全身层次不同,一个跟脏腑相关的一些特点。阴虚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虚热。阴不制阳,产生一定虚热,这个虚热,特别肝肾阴虚,产生虚热就很明显,很突出,因为我们说肾藏精,内寓元阴元阳,肾精化气,肾阴肾阳,因为后面我们要讲到补阴,要讲补阳。肾阴、肾阳这两个概念,不是单独的,是寓于肾精当中的。
所以经常说到肾精亏虚不等于肾阴虚,肾阳虚不等于肾气虚。这个虽然历来所谈的主治的临床证候是有差别的。肾精虚是一组基础表现,我上面提到过肾阴、肾阳、肾气,都会有这个表现。肾精亏虚以后,腰膝酸软,耳鸣,健忘,肾精要生髓,养骨充脑,可以肾精虚以后。
这个肾精不足,可以比如说,生殖系统的一些病变,生长发育,小儿五迟等等这一类。但是没有明显反映出偏寒,偏热特点的。而有明显肾,肾主骨,开窍于耳,涉及到比如二便,这一类,有符合生长节律这个特点,也是肾精的一个作用。也实际上就是肾精亏虚的一个表现。肾阴虚、肾阳虚呢,本身兼有肾精虚的表现。兼有肾精虚的共性。所不同在这里,它由于侧重在阴的成份不足以后,会产生阴不制阳的一组虚热表现。
同时这组虚热表现,如果肾阴虚重了,要引起其它脏腑病变。或者肝肾阴虚,或者肺肾阴虚,虚火灼肺,或者心肾阴虚,虚火扰乱心神,下有肾精,虚火扰乱精室,上又扰乱心神,心肾两虚,就涉及到五脏,五脏之阴津非此不能滋。
如果肾阳不足,一般它涉及到阳气蒸发水液,水液代谢,肾主水,得不到温煦,得不到温化,同时肾阳虚往往又叫它命门火衰,涉及到生殖系统的问题。涉及到火不生土,脾肾阳虚,水肿泄泻这方面的问题。这侧重在这个,它就体现虚寒,再加上具体它刚才谈的一些证。
肾气虚,也有肾精不足的基本表现。再加上肾气也一种固摄特点,气有固摄功能,肾气有要司二便开合。肾气又要纳气,涉及到呼多吸少,它有这个基本特点,按照推理加减可以来确定,肾精虚、阴虚、阳虚、气虚的基本证型。
这里谈到这个就说明,肾阴虚以后,有基本肾虚见偁,肾精不足的见证。又加上虚热的特点。虚热又可以分为两个档次,一个一般的肾阴不足,阴不制阳的。我们叫虚热内扰。虚热内扰强调的热,而不是强调的火。如果虚热内扰再严重,我们叫虚火上炎,或者阴虚火旺,提到火旺,或虚火上炎,这火,开始就上部,特别内里的一些阴虚有热比较重的表现,特别上部,这才叫火旺,或者叫虚火。
所以一般的虚热内扰,譬如心烦躁扰,有阴虚特点的心烦躁扰,五心烦热,这类都还是一般的这种肾阴虚表现。如果虚火扰动精室,失眠,多梦,遗精等等,还是虚热内扰。它如果说影响明显上部表现出来,而且火热,阳热现象很重,成为火旺。特别上部,如果颧红颊赤这些出来,肯定是火旺了。
由于古代没有很好统一,有一些譬如骨蒸潮热,有些把它在这个基础的肝肾阴虚证里可以见到,是引起虚热生,骨蒸,从骨往外透,蒸透出来,阴不制阳,但一般明显的骨蒸潮热比较重,加盗汗,有很多就说到火旺了。火为热之极呀!
比一般说的虚热内扰程度重。所以首先这个肝肾阴虚,阴虚它有一个层次不同,六味地黄丸一类的,强调虚热内扰,它用滋阴为主,来和阳平衡。阴不足,阳亢,滋阴以涵阳。它并没有直接的降火,直接的清热;你用大补阴丸和知柏地黄丸一类呢,那它就有阴虚火旺,虚热,乃至于发展到虚火,这种程度比较突出,所以过去本科同学开始就学习到这个补阴,经常症状上就搅不清楚了。但有些传统来的一些主治,它也没有严格分得那么清。
提到火旺,一个是火为热之极,一个有上炎之势,有这一个特点。那就是再加上基础的阴虚见症,那就阴虚火旺了。所以在我们讲补阴针对的阴虚证,第一个主要指肝肾阴虚,这一节主要指肝肾阴虚为基础的。第二个,它里面包含有一般的肝肾阴虚。虚热内扰。阴虚就会产生虚热,程度不同而已。虚热内扰为基础。也有一些附方,或者正方,它是虚火上炎,这是反映的程度不同。
用药方面,都是以滋养肝肾,滋阴的,滋阴药为主。再结合清虚热药,或这降虚火药。
当然阴伤涉及到五脏,相应的有五脏的滋阴清热方剂。有很多可以根据滋补肾阴的基础方来调节。我们配伍滋阴药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问题呢?
1.要滋补肝肾之阴和补肺胃之阴(清养肺胃之阴)不一样。因为肝肾之阴,肾阴是内寓于肾精之中。阴不足涉及到肾精会亏,而且你补阴同时要考虑到阴阳平衡。所以在补肾阴当中,除了用填精补髓,补肾精的药以外,用滋肾阴的药以外,你还要考虑到一定的温阳。一定不能过于寒凉。
所以滋补肾精方,很多偏温。像六味地黄丸,熟地这类。体现了阴阳兼顾,就是张景岳讲的“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这样造成阴阳兼顾。所以六味丸为什么它里面补阴用熟地。从性味,它是温的,温性的。但是作用呢,又是阴柔的。滋阴养血,体现阴阳兼顾。
2.滋补肾阴,用于肝肾阴不足,阴不足就会产生肾浊,肾浊占居其位,所以在补益肝肾之阴不足的前提下,还要用一定的利水药来泄肾浊。这也是常用的配伍方法。
这个配伍方法,后来张景岳组方,他有他的思想,他强调药力专一,要峻补。所以他的左归饮,左归丸,就把三泻去掉了。增加补益力量。但是这样,后世有说好,有说差的。说好的说它是峻补,这是一种专补,峻补的方法,不错。但大家都承认不宜久服。脾胃差的不能用。那说明什么?这种补泻合剂的结合,既补肾业泄肾浊的方法,在补阴应该注意的。特别是慢性服用的过程当中。更应该注意。
这是补阴药配伍,一般要注意的方法,中医阳中求阴,注意补泻兼施。
用在五脏阴虚要用不同的,针对各脏生理特点的一些药物,这个表上提到五脏一些配伍当中要注意的。我们结合具体方再讨论。
六味地黄丸 一类方 《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丸应该看做基础方,滋补肝肾阴虚的基础方。
主治证候分析
肝肾阴虚 精髓不足 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足跟痛,牙齿松动,小儿囟门迟闭。
虚热内扰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滑精,牙痛,消渴
舌红少苔,脉细数
它的主治,应该说就两部份构成,一部份是肾精不足的基本表现。由于它肾精内含元阴,元阳,它阴的成份不足以后,叫它阴虚,而不叫精亏,是由于它有虚热内扰。由于它突出反映在一种肾精不足,又反映在阴不制阳,产生虚热,虚热内扰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足跟痛,牙齿松动,这些现象不仅仅是阴虚有,精亏一样有。小儿囟门迟闭,这反映一种五迟证。肾精不足,加上虚热内扰,就是典型的肝肾阴虚证。
这里讲骨蒸潮热,程度不重的。骨蒸潮热,如果热很高,比较高了,现在我们临床上譬如有时候这种虚热,38.5度以上,有出现这个,往往要考虑火旺,火为热之极。特别是伴随有明显的盗汗,规律性的持续盗汗,那这是有火旺了。一般盗汗较轻,骨蒸潮热热度不高的,那这个属于虚热内扰。
虚热扰乱精室,可以遗精、滑精,肾精不足可以肾虚牙痛。一般虚热可以。当然虚火上炎那个牙痛,伴随着可以牙龈溃烂,甚至灼伤肺络出血这个都可能。阴虚的消渴,那涉及到肾阴不足,基础上,也涉及到中焦的阴伤了。中焦气阴受损伤。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肾阴虚,以及阴虚火旺共有的,普遍有的。
所以六味地黄丸是个基础方,针对的基础病机,这基础病机可以两部份组成来体会,一部份是一种肾的,肾精不足,基础物质不足。加上阴不制阳的虚热内扰证,基本就是肾阴不足证。如果虚火突出,或者虚热较旺,有上炎之势,那就叫阴虚火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