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脱人生痛苦——我学习和实践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体会

文 / 中源健康
2020-11-06 09:24

我们都有生命。何谓生?生就是活着,让五脏六腑发挥其本来的机能,让心能主神,这即是生。何谓命?命就是生存的历程,是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历程。所谓生命,即是有生长壮老已的过程。

人人都有生,人人也都有死。生,人人都喜欢;死,人人都害怕。本来,一切变化着事物都具备了生命的特征,都有生,也都有死,没有例外。可以说,生命通过时间来体现其存在,因为时间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每一次的质变都是由生入死。这是生命的意志,也是天地的意志,谁也不能更改,它驱动着生命的生生不息。

一、生的痛苦

人活着,从孕育、出生,到成长、繁衍,直至衰老、死亡,都在不断演绎着天地的规律。人活在世上,固然有不少快乐,但亦有许多痛苦。按佛所说,有八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则是精神上的痛苦。

人人皆好生而恶死,人不但好生,亦希望不苦。可是,人生的痛苦如影随形,无一时离开我们。因为有病痛,所以追求健康;因为心有怨恨恼怒烦,所以追求快乐;因为诸事不顺心,所以追求幸福。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可是即使如此,痛苦仍然伴随着我们。

简单来说,人有形,有神。形有形的苦,神有神的苦。就形而言,饿着苦,冻着苦,病了苦,累着苦……。好不容易吃饱了,穿暖了,暂时健康了,但心里还是有苦。欲望不能得以实现,心中苦;怨恨恼怒烦无时不缠绕,内心苦。岂不见失眠的、抑郁的、焦虑的、自杀的、吸毒的……,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苦呢。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的神会被形所累,比如,明明有钱花,偏要去求更多的财富;明明有家,偏要去找小三;明明有房有车,还要找更大更贵的……,由此导致形神皆苦,苦不堪言。怎么办?

二、中医的好处

我主张用中医来解除人生的痛苦。我的理由如下:

一方面,中医是医学,而且是能治病的医学,中医可以解除疾病的痛苦,让人恢复健康。中医擅长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今时流行的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关节炎、糖尿病、痛风、肿瘤等等。而且,中医还擅长治疗急症,比如急性痛性、发热、痉挛、炎症、腹泻等等。中医还擅长治疗传染病,比如非典、新冠肺炎等等。当然,中医也能治疗感冒、咳嗽、失眠、便秘等等小病轻病。

另一方面,中医也是哲学,是文化。中医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何谓幸福?幸福其实是心中的一种感觉,是内心愉悦的一种精神境界。中医追求的境界是恬淡虚无,是精神内守。我自己体会,越是深入中医,越容易从中体会到幸福感。因为中医能让人心定、心静、心安,能让人忘却所有的怨恨恼怒烦等不良情绪,能让人对物质的欲望减少,能让人沉迷其中,乐不思归。

更何况,中医本身还内涵着天地之道,这个道是真理,是颠扑不灭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亘古不变的。学习中医,即是学道;实践中医,即是行道。作为中医人,每天都走在“道”上,既能提升智慧。越是有智慧,内心越是产生快乐,当然没有痛苦,只有享受。

三、道是行得,不行就没有道

既然人生很苦,那么,我就去学习圣贤的智慧。因为圣贤的心中只有快乐和幸福,而并没有这么多的痛苦。我学习并实践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我的体会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把所学的智慧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即可以产生幸福感。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往往认为,只要学习了圣贤的某条智慧,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得到了这条智慧。事实上,完全不是这回事。学了一定要去亲身实践,只有实践了的,才可能是真正得到了。

比如,圣贤讲: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我体会,这句话是真正的内求本心,是极大的智慧。比如,生病了,不要怨天尤人,要认识到,这都是自己的错,要找自己的不是,认真忏悔、改过,疾病才能康复。若外求医疗,即是治本不治本。结果就是疾病难以康复,甚至转化为绝症。反之,若认识到了内求的重要性,绝症也能康复。比如,《思考文化医学》的作者骆降喜老师身患两个绝症,一个是癌症,一个是肌肉萎缩,他放弃了手术,只用中国传统文化就获得了彻底的康复。

再如,圣贤讲:满招损,谦受益。傲慢高山,不生。虽然这句圣贤的话我背诵了近三十年,但我并没有真正付之于实践,结果就是这条智慧只活在我的语言里,却没有能够提升精神境界,没能让我改变心性。现在想想,实是可惜。作为一个中医人,我秉承的原则就是低调做人,不炫耀,不争名,因为道在低处。近些年来我潜心于中医,扎扎实实地做临床,不好高骛远,不各种折腾,只是用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来指导着我的生活工作。慢慢地,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快乐,痛苦越来越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又如,圣贤讲: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不但是养生的方法,也是养心的智慧。肾主志,肾精旺盛则相火归根,火不上扰,心中欲望自减;心主神明,无欲则刚,心神安和,自然远离恐慌;脾主四肢主肌肉,通过运动四肢可以健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气血自旺,当然精神好,精力旺,体力强。如果能按《内经》的原则去养生,我相信,人人都可以寿至天年,且既健康,又幸福。因为《内经》让我们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而不是欲望无穷,精神外驰。

西方哲学家叔本华说“无欲,是人生最后的目的”。在叔本华看来,欲望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所以,要想摆脱痛苦,就要摒弃欲望。我的体会是,欲望让相火上浮,心神不安,导致君火失明,人即陷入一种盲目的浮躁与烦恼之中。若能学习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用圣贤的智慧来改变我们的心神,就可以控制欲望,断绝对物质的过度迷恋,这样才能让心肾和谐,君火明亮,时时愉悦,幸福满满,也才能解除人生中的诸多痛苦。

圣贤有无穷无尽的大智慧,圣贤慈悲,把这些大智慧都传承了下来。至今我们可以方便地学习到这些智慧。一定要“学而时习之”,实践出真知。不实践,所有的智慧都不过是轻飘飘的文字而已,一旦实践,人人都可体会中圣贤智慧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目前,我正享受着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所带给我的恬然、安和、快乐与幸福。我愿意把我的感悟与每一位读者分享,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用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提升人生境界。(董洪涛)#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