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61:大承气汤|腹部充实、膨胀、便秘、潮热、脉实有力之病
大承气汤之用药、用量
本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均有方证条文,为古代急症救命方。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此方中用药剂量特殊者有二:
一为枳实。用量为五枚。根据实际称重,一枚枳实约重18克,大者芍20克,所以,五枚枳实按六两计算。
二为芒硝。用量为三合。根据实测,一升芒硝约重120克,即一合大概重12克。此方用量为三合,即36克。按二两计算。
大承气汤推荐量(克):
原方原量:大黄60,厚朴120,枳实90,芒硝30。
常规标准量:大黄12,厚朴24,枳实18,芒硝6。
大承气汤用法-经方中医程医生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大承气汤为经方三承气汤之一。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承气者,承顺胃气之意也。
2.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调胃承气汤有8条,小承气汤有8条,而大承气汤则有19条。三方条文共占了伤寒论全部398条的十分之一多,而大承气汤一方即占了二十分之一。如果单从方证条文来看,大概占了伤寒论方证条文的十分之一。由此可知此方之重要性。
3.虽然此方药仅四味,条文非常多,但从临床来看,并不是单治某一病之方,而是用来治疗、调整某一体质状态。即其应用目标为:
从腹证来看:
以腹部充实,腹满而坚为主。大都以脐中心膨满(防风通圣散用于慢性体质,本证属于急性实热证)。
从方证来看:
大便秘结为主。发热、无恶寒及恶风,有便意但不通,里急后重严重,口渴甚,舌干燥时有黑苔,又诉恶心,或有谵语者,应及早用本方退热。
高热、脉沉迟有力,汗出而不恶寒,腹部膨满充实,便秘质硬,手足汗出湿透为目标。
又可用于高热谵语,意识呈朦胧不安状,便秘数日,潮热、不恶寒者。——所谓潮热,如潮而满,海岸各个角落均被波涛浸透,与发热之同时全身汗出,此潮热为大承气汤之目标。
从脉象来看:
脉实有力。
4.腹满、脉微弱频数,腹水与鼓胀(因气停滞之故)忌用。也就是要排除腹膜炎、腹水和空腔脏器的穿孔。这些疾病均应列为大承气汤的禁忌证。
5.大承气汤中的芒硝,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内服以后能在肠内形成高渗溶液,使得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道蠕动,利于干结的大便排出。中医称这种作用为“软坚润燥”。
6.大承气汤属于“下”法范畴,与“汗”法、“吐”法一样,都是驱邪外出,旨在给邪出路。所主之病,必为里实证。
7.在临床上使用此方,一定要注意人证特点,即一定要看有无大黄体质的存在。大黄体质的病人从外观来看,体格多壮实,面色红有油光,舌质红而坚老,苔多焦黄、厚腻、干枯;平素喜冷畏热,食欲较旺盛,即使在病中仍多饮、多食。易发便秘、头晕、腹痛、脉滑数等里实热证。
8.对于方后煎服方法一定要注意。虽然只用四药,每药的用量都比较大,但并不是全部服下,而是要注意“得下,余勿服”。即:服用大承气汤以后,大便得以通下,余药应便停止,不要再服。如果服药以后不放屁,不大解,脉像反而变为微涩者,这说明是里部气虚,那就不可再用承气汤。假使服用大承气汤以后,不大便而腹部反而胀大,脉象转为微弱者,预后大多不良。如果攻下以后虽然排出燥屎,但按其脐腹,还有硬块拒按者,是积滞未尽消除,仍可再进余药,但宜小量进服。等到腹软无硬块,就可以停止服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