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62:小建中汤|腹痛、虚劳里急之消化溃疡、小儿夜尿、痛经

文 / 教你了解健康
2020-10-27 09:57

小建中汤之原方原量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为经典的虚弱体质调理、使人强壮方,解痉止痛方。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小建中汤推荐量(克):

原方原量:桂枝45,炙甘草30,大枣45,芍药90,生姜45,饴糖200毫升。

常规标准量:桂枝9,炙甘草6,大枣9,芍药18,生姜9,饴糖40毫升。

小建中汤常用量——经方中医程医生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此方组成之演变,可以认为一开始是芍药甘草汤,加味桂枝、生姜、大枣而成桂枝汤。桂枝汤再加倍其中的芍药用量,成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即成为小建中汤。

2.此方命名,是以其作用而言的。古人称脾胃为中州。胃的作用是腐熟水谷,即指消化。脾的作用是运化水湿,即指吸收。脾胃之位置在大腹,所以凡是能治疗腹中痛之方,皆可叫做建中汤。建中者,即建立脾胃的意思。如此方、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等。由于大建中汤之作用力量勇猛,故称之为大。而此方作用和缓,故名之为小建中汤。——日本汉方家把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合方,称之为中建中汤。

3.方证:

此方方证条文见于伤寒论和金匮二书,其主要内容如下: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三)。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十八)。

综合以上条文,可以重新定义如下:腹中急痛,心中烦悸,四肢痛,食欲不振,遗精,阳脉涩,阴脉弦者,小建中汤主之,

4.药证:

芍药:主治结实而拘挛,主要以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为主。芍药配甘草,是缓急止痛之基本方,如本方。

饴糖的制作

饴糖:有滋补、缓急的作用。一般认为是麦芽糖。因为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据推测在汉代人们所吃的糖只能是麦芽糖之类,古人称之为“饴”。而砂糖或者甘蔗糖中外国进贡的东西,所以在没有饴糖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用红糖、白砂糖代替,是一个各说各话的问题,是值得大家在临床上试验的。

5.人证:

体质虚弱白瘦,精力不足,易疲劳。尤其是白瘦体形的小儿,毛发枯黄,多汗,食欲不振。

6.病证:

中医——腹中痛、心烦、心悸、虚劳里急、衄血、梦遗、四肢酸痛、咽干、口燥、手足烦热。

西医——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腹膜炎、小儿夜尿症、肺结核、再障、慢性肝炎、痛经、神经官能症等。

7.腹证:

腹直肌痉挛,显现于浅表,腹壁扁平,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包块等。在脐周围向腹底按压,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