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片中毒事件提示中药临床药学不能缺位

文 / 健康智多星啊
2020-10-17 00:09

近日,某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给一位湿疹患者误开了10倍剂量的雷公藤多苷片,药师照方发药,患者遵医嘱“每日服用三次,每次20片,饭后服”的方法服用,服后发生严重的药物中毒事件,导致患者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经抢救,患者终于从鬼门关回来,后却被告知丧失了性功能,生活不能自理。此事被媒体曝出后,引起广泛关注。

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中成药,其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33……”,以字母“Z”开头的是中成药,其说明书记载的功能主治也是中医药的描述“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白塞氏三联症等。”剂型规格为每片10毫克,用法用量为:口服。按体重每1千克每日l~1.5毫克,分三次饭后服用(例如:按6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计算,一次2~3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使用注意中明确提到:本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不可超量使用。

说明书写得如此清楚明了的中成药却用出医疗事故,应当引起临床药师的重视。

从2013年开始业界一直在积极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本中药临床药学专著《中药临床药学》和第一本中药临床药学教材《中药临床药学导论》,全国已设立43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和中药临床药学教材,以及中药临床药师的培训中都十分强调要重视中药处方审核、要重视毒性药物的安全使用、要关注中成药是否辨证使用、药证相符。假如经手雷公藤多苷片这张处方的审方药师、调剂药师和复核发药药师中有一位药师能掌握中药临床药学知识,这起医疗事故本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雷公藤及其制剂是有毒性的药物,雷公藤不是一味常用药,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均有收载,均注明“有大毒”。只要学过中药临床药学的药师就知道雷公藤及其制剂有毒性,不可以超量和长期服用。

其次,这张处方完全没有按辨证用药的原则来处方用药!雷公藤多苷片的功能是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所列疾病皆为一些难治性的疑难杂症。而湿疹中医辨证常分三型: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和血虚风燥证,多治以清热利湿,健脾利湿和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从中医的病理病机证候来看,用雷公藤制剂来治疗湿疹是没有依据的、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要求。而从现代医药学讲:该药的说明书上也没有列有湿疹的病名,所以这张处方是超说明书用药,也是不合理的。但药事服务中的三位药师也都没发现这个问题。

以上两个问题充分说明药师缺乏基本的中药临床药学知识,医院需要开展必要的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这起事故或许是中药临床药学严重缺位所造成的。

我国中药临床药学从2013年开始发力,至2016年全面铺开,短短几年来在促进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降低中药不良反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从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每年公布的全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可以看到:2009年到2015年中药不良反应从13.3%上升到17.3%,而西药的不良反应从86.7%下降到82.7%,特别是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从55.2%下降到44.9%,下降近10个点的百分率,成绩相当显著,这是得益于西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广泛开展、西药临床药师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而从2016年开始中药不良反应已出现逐年下降的局面,从2015年的17.3%下降到2019年的12.7%,这也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全面开展、中药临床药师辛勤劳动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但是近年来,笔者感觉到中药临床药学前进的步伐似乎放慢了。存在着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缺乏规范、指南及可供参考的模式,中药临床药学教育严重滞后,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缺乏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缺乏政策上的肯定与支持。

如何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笔者认为中药临床药学发展需要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笔者建议中医药管理部门以文件的形式来肯定和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同时将中药临床药学的各项考核指标列入各级中医医院的各种检查、评比以及等级评审中。这将是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一个最有力措施。

出现一例医疗事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这起事故中看到了它的根本原因是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缺位造成的,而这种缺位或许不仅仅是存在于一家医院。这个问题不解决、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及时补位,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药医疗事故发生。因此,重视和加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对于促进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降低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将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 梅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