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类疾病朋友,可以参考下黄煌的这两个方子

文 / 健康佳传递使者
2020-10-13 00:34

郝万山专家有治疗神志疾病的方子,但与黄煌教授的经验相比,临床黄煌先生的这方子更好用一些。

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半夏、茯苓、苏梗。

有尿黄尿痛者,加六一散,

心下痞痛者,加黄连。

证见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身困乏力、精神不振、咳嗽。

山栀子6-10-15克、黄芩6-10-15克、连翘12-15-20克、枳壳10-15-20克、姜制半夏10-15-20克、厚朴10-12-15克、茯苓10-15-20克、苏梗10-12-15克或苏叶6-10-12克、生姜3-4-5片或干姜3-6-10克
水煎,日2-3服
面色滋润,唇舌多红,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易哄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心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钮,脉多滑数。
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座疮、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儿厌食,小儿过敏性紫癜,色痛症等。
伴有尿急尿痛、小便色黄者可加入滑石、甘草。
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山栀子、黄芩等含有色素,多服后可能导致眼圈发黑,停药后即可好转。
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因药共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除烦的名称,是根据张仲景栀子厚朴汤证的经典表述“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而来。

第一,除烦。烦,是古病名,是一个综合症,包括失眠、胸闷、头昏、心悸、汗出阵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断力下降等,也包括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内。许多患者反映,除烦汤服用后,睡眠改善,脑子清楚,胸不闷,腹不胀,心神安定,很舒服!
第二,消除异物感。临床发现,许多患者不仅有心烦不安、胸闷腹胀等症状外,还有许多恼人的异物感。有的是咽喉的异味感,如有梅核,如罩粘痰,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有的是鼻咽部的异物感,如鼻涕,如米粒,擤不掉,吭不出;有的是口腔的异物感,或如薄膜覆盖,或有胶水在口,或口干舌燥如砂皮;有的是口腔异味感,漱之不除,或舌苔粘腻,刷之不清;还有的是舌头的异样感觉,或麻木,或疼痛,或灼热如糜烂,但检查无异常;还有的味觉异常,或口苦,或口甜,或酸,或咸,各种感觉,不一而足。这些异物感,其实都是张仲景半夏厚朴汤证“咽中如有炙脔”的衍生版。如有,就是说不是真有,说的是一种感觉,而且是一种异常的感觉。咽中,其实不仅仅指那上连口鼻下通肺胃的方寸之地,还应当向口腔、鼻腔、食道、气管延伸,凡是这些部位有异样感觉的,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汤,当然,也可以使用除烦汤。


第三,除腹胀。栀子厚朴汤可以治疗腹胀多气如鼓者,也可以治疗便秘者;半夏厚朴汤可以治疗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据我观察,凡舌苔腻而舌尖红点者,或胸闷腹胀而剑突压痛者,或咽喉不适而充血者,用除烦汤最有效果。
现在,除烦汤使用的机会真多啊!可能是GDP的高速增长,可能是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可能是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于是,许多人,特别是中青年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抑郁或焦虑的心境,许多的躯体症状和异常的感觉,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的“病”都是“烦”出来的,是“气”出来的,不妨可以尝试一下除烦汤,虽不能尽愈其疾,但至少可以舒服一些。
不过,话说回来,依然有人服药后无效,除辨证有误以外,这就是因为其人心结太多,心气太盛,药才入口,就坐等显效,恨不得有灵丹妙药一下子能药到病除。有这种心态的人,除烦汤也是无能为力的,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上的一段案语:草木无情之品,焉能治神思间病?这恐怕也是这位苏州名医当年无奈的感叹。

八味解郁汤
柴胡10-12-15克、白芍10-12-15克、枳壳10-12-15克、生甘草3-6-10克、姜制半夏10-12-15克、厚朴10-12-15克、茯苓10-12-15克、苏梗10-12-15克或苏叶6-10-12克、生姜3-4-5片或干姜3-6-10克。
水煎,日2-3服
患者形体大多中等或偏瘦,脸色偏黄而缺乏正常的光泽,大多血压偏低,性格内向,心情容易压抑,比较敏感,容易恶心呕吐,如刷牙时候、或看见秽物时,或精神压抑时容易出现恶心,易于晕车等。容易胸闷不舒,手足常冷,咽喉异物感,容易腹胀腹痛,矢气后方觉舒适。小腿容易抽筋,大便或干或稀不定,或头痛,或身痛而无定处。女性有乳腺小叶增生或经前乳胀、痛经等。舌质淡润,舌体胖大而有齿痕,舌苔白而不厚。容易失眠、焦虑、多疑、恐惧、易惊、忧虑、抑郁、疼痛等,症状多随情绪的影响。
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肠易激综合症、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慢性尿路感染、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泌尿系结石等。

1、 如伴有心烦意乱者,加栀子
2、 如伴有气上冲、舌淡润者,可加肉桂。
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
八味活血汤(又名八味逐瘀汤)
柴胡10-15-20克、白芍或赤芍10-15-20克、枳壳10-15-20克、生甘草3-6-10克、当归6-10-12克、川芎6-10-12克、桃仁6-10-12克、红花6-10-12克
水煎,日2-3服
患者面色发青或发暗,肌肉坚紧,常胸闷不适,容易顽固性痉挛性疼痛,特别是胸痛,或头痛,或腹胀痛,或腰痛等,女性患者常有经前乳房胀痛,两胁下按压有疼痛感,痛经,黄褐斑等,患者常睡眠障碍,常失眠、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大便多干结,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
患者大多病程较长,使用常规方法无效而无憔悴萎靡之态。辅助检查有心电图ST段改变,血脂、血粘度增高,甲皱微循环障碍,肝掌,视网膜静脉阻塞,呈紫暗色等异常改变。
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等,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胸部外伤等,胃神经症、胃溃疡、肠痉挛、粘连性肠梗阻等,顽固性呃逆、磨牙,神经性呕吐等,顽固性失眠,神经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脑梗塞、皮肤病、动脉炎、静脉炎、眼里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等。

1、 伴有座疮、脸红、脱发、腰酸、痛经、下肢皮肤干燥严重者,合桂枝茯苓丸;
2、 伴有咽喉异物感、胸闷腹胀者,可合半夏厚朴汤。
体质虚弱、腹泻者当慎用,如错用本方,会出现疲劳乏力感。
回想当学徒时,家乡的老中医常常有“气火”一说,即气郁所化之火。此火一起,常常失眠胸闷,烦躁不安,头昏头痛,或呛咳不止,或咽痛口苦,或吐血,或衄血,或腹胀腹痛。所用之药,不能温补,不能养血,养阴润燥也不行,只能用山栀、黄芩、批杷叶、枳壳、厚朴、丹皮等,如脉数心烦者,当加黄连苦泄。现在看来,这些疾病,有的是焦虑症,有的是抑郁症,有的是神经症,有的是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有的是功能性胃病等。这种“气火”综合征,以春天最多。老中医说,是春天肝旺所致。

气郁化火,就像闷热的天热一样,下场雨就好了,吃什么药能相当于下雨呢?苦降之药为主,如栀子、枳实、黄芩之类;兼以辛散之厚朴、连翘、半夏、苏梗等,使空气流通;再以茯苓之利水,雨即可下,闷热即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