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孙秉严:甲印望诊及意义
祖国古典医学《黄帝内经》述“肝热者,色苍而爪枯。”云:“感于寒则善痹,骨痛,爪枯也。”
华陀《中藏经》谓:“手足爪甲肉黑色青者,死。”传统壮医也把检查指甲作为普遍运用于临床辩证……
爪甲是人体的一部分,《灵枢--卫气失常》曰:“皮之部,输于四末”。指甲(趾甲)分为甲缘,甲体,甲根三部分。甲体透明,将指内组织的颜色透露于外,为此,中医认为“爪下之血色,亦与面色同。”
爪为筋之余,肝胆之外候,秉承肺气,荣贯血脉,所以又和内部脏腑有密切联系。
中医外科把指甲红润作为五善之一,古人又有以甲之色泽辨何病何证者,如《杂病广要》引《幼幼新书》所述东方先生察甲之方法:“夫劳疾诸症……未须察脉,但看手指甲,美恶分明是何劳候。病热甚,宜看脚甲色,与手一同也。其甲青紫者,传尸之证;红白者,正色之候;黄白者,酒色之候;红紫者,气劳之候。细详必知其病之所在。”
正常情况下,爪甲应红润含蓄,坚韧而有光泽,一旦患病,色泽,行态都会出现异常。正常甲印,两手数目应为8个,(小指除外)甲印大小从甲根向甲缘量起,应在2毫米左右。(大拇指在2——3毫米之间),甲印边缘整齐,清晰,中部凸出显得饱满。此种甲印多见于身体健康者,说明气血冲和,脏腑阴阳相对平衡。
异常甲印分寒型,热型,寒热交错型三大类型。
寒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偏寒,寒,大寒三型。
1)偏寒型:
甲印变小,在1——2毫米之间,双手共有3——7个甲印。
2)寒型:
仅两大拇指有甲印,其余均无。
3)大寒型:
双手都无甲印。
具有寒型甲印者,体质属于阴类:平时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嗜睡,心悸,或失眠多梦,体胖倦怠,四肢厥冷,常感冒,脾胃功能低下,免疫力低下,妇人多经期病,脉多见沉细而迟(或沉紧而弦)。
热型甲印:按程度不同可分为偏热,热,大热三型。
1)偏热型:
有8个甲印,(或又见1——2个小指有小甲印),除小指外,8个甲印大小正常或略大。
2)热型:
9指以上有大甲印,(均在2毫米以上)或除小指外其余8指甲印大于正常。
3)大热型:
双手都有特大甲印(超过甲体的二分之一)
具有热型甲印者,体质属于阳类:多表现为脏腑功能之亢奋。面红,身热,急躁,能食,耐劳。喜冷,便秘,脉洪滑有力。
寒热交错型(又叫溶合甲印):
此型介于寒热之间,是由原有热型甲印发展而来的。此由阳气偏盛之人因贪凉饮冷或服寒凉药过甚所致。
按变化阶段分为溶合初期,中期,后期三型:
1)溶合初期:
甲印边缘(赤白界)变化不明显,证属实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
2)溶合中期:
甲印的赤白界已经模糊,证属寒热交错。临床表现有阳盛阴亏之象,又有阴湿内停之象。
3)溶合后期:
甲印赤白界完全消失,(即甲印消失),证属心肾虚寒,以益气回阳治之。
具有寒热交错甲印者,体内阴阳时刻处于偏盛偏衰状态。
一般而言,多数人的甲印右手大于左手,男性大甲印多于女性。此外,不论正常人还是病人,两手大拇指大都有甲印,小指大多无甲印。另外,甲印的生长情况有遗传性。
爪甲位于四肢末端,是十二经阴阳交接之处,阴经由此入里,阳经由此出表,以维持营卫气血运行不息,因此爪甲就成了全身营养物质的转输站,营养丰富或不足都可在爪甲上表现出来。古今之人论述甲之色泽、质地、形状的异常变化和人体营养物质盛衰间的关系很多,但少有论述甲印与体质强弱之间的关联。
其一表现为:凡先天禀赋好,后天脾胃功能旺盛,平时心胸豁达,喜爱活动,能食体壮之人,甲印都基本正常;如果能食善饥,平时精力旺盛而不知疲倦,能胜任较强劳动之人,大多出现热型甲印。反之如果一出生就身体弱,又加之后天调理失当,平时虽无大病,但小病不断,弱不禁风,不耐疲劳,饮食量少,睡眠常惊,就容易出现寒性甲印,甚则十指都无甲印。
其二表现为:一个人甲印的情况与其父母甲印表现出相似性,父母如果是大寒无甲印,子女也大多无甲印,尤其是小孩的甲印更与父母相似。随着年龄增大,受后天各种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但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说明甲印的生长情况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是热型甲印,其母亲在怀孕期间,过于劳累、营养不良、心情郁闷,也会生出寒型甲印的小孩。)
甲印的以上两个特点正说明其反映了体质的情况。医者发现,真正具有正常甲印的人数并不多,非偏阴即偏阳,也说明事实上阴阳平衡、气血和调之人是很少的。(热型甲印之人,大多易于中风、脑梗。寒型甲印之人,大多易于癌症、心脏病。)
孙秉严老先生阐述,本人整理,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