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失眠的中医护理
导读
失眠是持续长时间的睡眠无法满足个体生理需要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也是睡眠障碍的分类。中医上将失眠称之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不寐”等。
失眠的病因主要为:情绪不佳,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致的无法安眠;饮食不洁,脾胃受损,酿生痰热,胃气失和,进而导致的睡眠不安;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致睡眠质量降低;体质较差,房劳过度,肾阴耗伤,心火毒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从而造成的无法安眠。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大致为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围绝经期女性因性腺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的降低和减退,垂体功能调节受到影响,导致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生理或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常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多梦、醒后难以入睡、甚至彻夜难眠,并伴有月经紊乱、热潮多汗、头晕耳鸣、抑郁焦虑等症状。
西医治疗失眠用药后容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中医治疗重视疾病预防和防治结合,多种途径有效干预,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1、耳穴贴压:
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部特定穴位上,每日用拇指、食指垂直按压3~5次,每次1分钟,以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3~5天取下换另一侧耳朵。取穴:子宫、内分泌、卵巢、腺垂体、丘脑、肝、肾、神经衰弱点、神经系统皮质下。做耳穴贴压治疗时,可以辅以一定的耳尖放血,两者配合,在缓解失眠症状上有着不错的成效。
2、艾灸:
将艾条置于对应的穴位上,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精气,调节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失眠。取穴:神门穴、百会穴、涌泉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心俞穴等。
3、针灸:
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调理气机,从而达到宁心安神,除烦安眠作用。
针灸的部位:
①头部穴位如百会、印堂等,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调节神经递质;
②俞募穴,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功能状态的平衡;
③四肢穴位如合谷、太冲、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神门等,能够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使机体进入放松状态而进入睡眠。
4、中药足浴:
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中药泡脚,通过热力与药的双重作用,起到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功能,可以消除疲劳、改善睡眠。但需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最多30分钟,药液高度需高于三阴交穴。
5、刮痧:
通过作用于经络腧穴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刺激,引起大脑皮层内兴奋与抑制活动加强或减弱,促进大脑正常工作,有效调整脏腑组织功能,即原来亢进的可使之抑制,原来抑制的可使之兴奋。
刮痧的部位:
①头足部:头部安眠穴,足部涌泉穴:早晨头部,晚上足底。重点刮涌泉穴,以足部发热为宜;
②背部:直线刮法刮拭脊柱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刮拭脊柱正中旁开2~4指的区域,从上往下刮拭,每侧刮拭20~30次,要重点刮拭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③四肢:刮拭前臂内后侧的手少阴心经循行区域,从肘横纹内侧端的少海穴刮至腕横纹内侧的神门穴,重点刮拭神门穴。然后,刮拭小腿内侧足太阴脾经循行区域,从膝盖上的血海穴经过阴陵泉刮至内踝上的三阴交穴,每一侧刮拭10~20次,重点刮拭三阴交穴。
6、中药饮:
根据需要,将中药炮制处理成可供配方的饮品,通过不同的熬制方法,减轻了其毒性,提高了治疗的目的。服用黄连阿胶汤和酸枣仁汤,对于缓解围绝经期女性的失眠有着很好的疗效。
①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
制作方法:黄连、黄芩、芍药先用冷水浸泡15~20分钟,大火煮开转温火熬制20分钟;阿胶烊化倒入熬制的中药;最后,放入鸡子黄。1剂分两次口服(早、晚各一次)。
②酸枣仁汤:酸枣仁15g,甘草3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
制作方法: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冷水浸泡15~20分钟,大火煮开转温火熬制20分钟,1剂分两次口服(早、晚各一次)
7、运动疗法:
孙思邈提出:身体常小劳,则百达和畅,气血常养,精神内生,经络运动,外邪难袭。譬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皆因运动是也。由此可见,运动可增强女性个人体质,通过运动方式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从而缓解围绝经期失眠症状,女性可选择太极、慢跑、八段锦等。过度紧张者,可选择强度大些的运动,如快跑,爬山、爬楼梯等,帮助女性疏肝理气。
围绝经期为女性衰老的必经阶段,受身体状况、心理变化、社会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围绝经期失眠发病率逐年升高。通过中医的调理,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
愿每个围绝经期女性都可以安心健康地过度到下一个人生阶段。
供稿:石家庄市中医院 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