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大椎、刮督脉,振奋身体阳气,这些操作秘诀要收好
揪大椎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想操作到位,还是有很多讲究的。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揪大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小技巧。
01.
首先介绍一下大椎穴
大椎是一个很特别的穴位,江湖绰号叫“诸阳之会”。
为什么呢?
- 大椎穴本身属于督脉。作为大名鼎鼎的任督二脉之一,督脉能够总督诸阳,统领一身之阳经。
- 人体十二正经的六条阳经里,手三阳经都在大椎处会聚;足三阳经中的两条,也往大椎方向拐了个弯。
由此可见,大椎穴是人体阳气非常足的一个点,所以叫 “诸阳之会”。
从解剖位置上看,大椎位于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是颈肩结合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里是人抵挡外寒的重要防线,也是容易被寒气入侵的部位,此处如果被寒气入侵,对人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一个人,如果总穿低领衣服,冬天不戴围巾,夏天常吹空调,大椎这个位置,就容易被寒气入侵。
骤然受寒,人往往会感觉恶寒怕冷,颈肩沉痛,头脑昏沉,再严重了会浑身疼痛,无力,甚至发烧,这是外寒入侵,阳气被压制,正邪交争的表现。
如果多次受寒,又没有及时妥善解决,日积月累,大椎处就会形成一个厚重的硬块,我们叫“富贵包”,这是阴寒已经入侵占据的表现。
大椎是容易受寒的关键点,反过来说,大椎也是容易激发阳气来散寒的点。
大椎揪痧,能够迅速振奋督脉阳气,随之全身阳气都被震荡激发起来。这是一个很便捷的治外感的方法,实为居家旅行必备技能之一。
有一年厚朴三期游学,爬山的时候赶上下小雨,当地的地陪爬到半山腰开始发烧,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当时徐老师不慌不忙,找了个背风的地方,给她狠狠揪了几下大椎,紫黑色的痧随揪而出,她的脸色眼见着就红润起来,效果非常快。
在厚朴修习营上课,有时候遇到学生感冒,或者学生上课突发咳嗽,还有的上课犯困。我一般都会给揪大椎,热热闹闹一通操作,阳气振奋起来,头晕的不晕了,咳嗽的安静了,犯困的眼睛亮了。
揪大椎,就是这么方便,快捷。
02.
揪大椎,怎么操作呢?
根据情况的不同,大致有3种方式:
1. 大椎揪痧
*具体操作方法:
施术者,左手扶住患者额头(防止其头部晃动),右手,用食指和中指(拇指和食指亦可),夹住大椎穴处的皮肉,揪起来到最高点,再松手;反复这个动作。
揪痧部位先是大椎穴,大椎揪透之后(不再出痧且局部变热),范围可以扩大,一直往风府方向的后脖子,都可以揪。这条线属于督脉,是人最容易着凉的部位。
*操作要点:
尽可能多的夹住肉,避免搓皮揪皮,下手要干脆利落。
*操作得当的结果:
受寒的人患处会出青痧、紫痧甚至紫黑色痧,患者自觉后背后脑勺发热,身上微汗出。这是阳气生发起来,寒邪被排出的结果。
*操作不当的结果:
揪处破皮,皮疼,无其他反应。
2. 大椎吮痧
针对3岁以内的小孩子,皮肉娇嫩,不耐重力,家长也不舍得下手。可以用吮痧的方法来代替。
家长用嘴,在孩子的大椎至风府之间吮吸,如果有受寒,会吮出青紫痧。范围也可以向下扩大,覆盖整个上半后背。
这种方法柔和舒适,效果是一样的有效。此方法虽好,但笔者亲测,此方法只适用于自家亲生的娃。(吮完一个脖子,嘴都快肿了有木有)
3. 大椎刮痧
如果施术者手小无力,或者患者有富贵包,或者患者对揪痧无反应,或者施术者已经掌握刮痧技能,那么,这时候可以采用刮痧的方法。
能使用工具,是对人力的解放,施术范围就可以大大的放开。上到风府风池,下到整个后背的督脉膀胱经,都可以刮一遍,不留一丝死角。
*工具:
各种材质的刮痧板、铜勺、瓷勺、瓷盘等,薄片状、边缘圆滑的工具都可以。
*介质:
刮痧是用工具在人体刮摩,一定要抹油,一定要抹油,一定要抹油,起的是润滑的作用,减少表皮受力。
有专门的刮痧油,家里的精油、润肤油也可以,甚至食用油都行。只要无刺激性、无太大气味、相对清爽油润就都可以用。
*方式:
刮痧方向,是从上往下,从里往外刮。
刮大椎的话,是从风府穴到大椎,从大椎沿着督脉向下;从风池向风门,向外下方。从点刮成线,从线刮成面。
力度由轻到重,就像开车,油门是一点点的踩,稳定提速。
深度由浅入深,就像剥洋葱,一层层刮开。
*操作要点:
手法要稳定柔和,同时又要能透皮入肉入骨。厚朴讲究以人为本,要多跟被刮的人交流,始终把力度控制在患者有感觉,但能承受的范围内。痧多的地方,难受的地方,都可以重点处理。
*操作得当的结果:
被刮者能感受到舒服,个别部位酸爽,甚至痛爽,被刮的地方慢慢变松软,慢慢变温热,微微出汗,看上去毛孔打开,局部变肿。
*操作不当的结果:
被刮者破皮损肉,仿佛被凌迟,疼痛难忍。
总的来说,揪痧讲究下手稳准狠,速战速决,适合救急,要求施术者手大有力;刮痧讲究耐心细致打磨,适用范围和人群非常广泛,可柔可刚,要求施术者的控制力强,感知敏锐,操作技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