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疫”常用这些方法,在家也能操作

文 / 国医在线
2020-02-29 16:05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峻 ,虽然尚未有对该病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但中医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瘟病范畴,因病位在肺归为肺瘟疫,其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医学心悟・论疫》“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方,一方之病,染及合邑,此乃病气、秽气相传染”,指出瘟疫的传染性。

历史上,对于瘟疫的治疗历来主张未病先防,重视“治未病”,强调疾病预防原则。《素问遗篇·刺法论》曰:“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到达“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01

减少精神压力

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告诫人们对疾病的恐惧,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低下而易患传染病。反之,心定神宁,坦然处之,则不易得病。

02

减少体力消耗

“邪之所凑,正气必虚”是指在瘟疫流行期间,要保持体力充沛,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要通宵达旦地玩乐而使正气耗伤。体力强盛,正气不虚,就能抵御病邪。即使感染,病情也较轻,预后也较好。

03

减少外出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指在瘟疫流行期间,减少外出活动,减少和避免与患者的接触,减少传染机会。减少外出,可以减少风寒湿等外邪侵入,减少发病机率。

另外中医还提倡对瘟疫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早期隔离病人,并及时有效的发现、监测和管理疫病密切接触者,病源携带者。

中医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

01

熏法

最常用的为艾叶烟熏房间,艾熏产生的烟雾具有很强的杀菌消炎的作用,能预防疫病。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端午时节民间向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曾把熏烟防疫作为主要的防疫方法之一,现代医学药理证明艾草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对病菌有抑制和杀伤的作用,而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防治的作用。

用艾条、艾柱熏、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还能增加人体的白细胞,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用艾叶泡水洗手、泡脚也可以进行皮肤消毒、杀菌。


除艾条外,还有其它中药材可以用于熏法,《验方新编》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不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太病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

02

针灸法

针灸足三里、曲池、关元、三阴交、合谷、内关等穴位能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自身免疫功能,从而防范疫病。

针灸可以辅助治疗咳嗽、胸闷、乏力等症状,穴位及手法需根据虚实、正邪来选择。

03

汤剂

专家组根据武汉新冠肺炎发病时的天气情况及对患者发病情况、发病时的症状以及病情演变、舌苔和脉象的变化进行了详细诊察,发现此次新冠肺炎病人是以寒湿为主,病位主要是肺和脾,所以在治法上,主要要针对寒和湿,要温散、透邪、芳香避秽化浊,还要兼治周身倦怠乏力、厌食、脘痞胀满,腹泻或便秘等脾胃症状,并根据病情阶段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进行辨证诊治。

截至目前,河南、北京、江西、陕西、天津、广东、甘肃、山东、四川、云南等省市已发布本省的新型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轻症患者可服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通过几千年与疫病的斗争,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中,中医在减轻发热,咳嗽、乏力及一些消化道症状,改善患者焦虑、烦躁情绪、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疗效显著,在治疗上有着独特优势,相信随着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应该能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简介

周婧:就职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长期坚持中医临床工作,坚持走中医临床中西医相结合的道路,擅长诊治胃肠及肛肠外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