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名中医,为何他们的医术,似乎并没有完整传下来
中国古代历史上,出过非常多的有名的中医,比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
不过,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些有名的中医,不但大都自学成才,同时也没有教出过非常优秀的徒弟。他们在中国古代的中医历史上,像是从地里突然喷涌起来的甘泉,一时间光芒万丈,奇异壮观,但是并没有从此形成一条源远流长的河。也就是说,无处来,又无处去。
(古代名医浮雕像)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中国古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中医对病理的讲解偏重于理论。
当我们在听中医给我们讲病理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感觉,中医的讲解偏重于理论。比如中医讲“阴”与“阳”,讲“干”与“湿”,讲“寒”与“火”,讲“辛”与“平”等等,其实都是一种理论性质的表达。一般的病者听起来如坠云雾之中。就算是一些学医的人,如果他没有很好的悟性,似乎也明白不过来。
就算学医的人,他有很好的悟性,那也只能是一种“明心见性”。就像禅宗所讲的那种“悟”。老禅师说某个弟子有慧根,某个弟子“悟”了,但究竟是不是真的“悟”了,老禅师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判断。而老禅师的判断,更多地带有老禅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究竟老禅师理解的,是不是这个弟子内心的真实的“悟”,其实并不完全确定。
老中医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他在给那些弟子们讲病理的时候,更多的也要看弟子的悟性。也许弟子们都在不停地点头,但是这些弟子是不是心里真正“悟”了,老中医也并不确定。也许,这个弟子不需要教,他就明白了。也许对这个弟子进行反复的指导,他依然没明白那些东西。
同样以禅宗来说明。禅宗六祖惠能,他是禅宗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但是他明显是无师自通。而那个反复被教导的神秀,悟性就没有慧能高。中医也是一样的道理。
(禅宗六祖惠能)其二,中医更多的是依仗个人经验。
如果是西医,很多年轻的医生实际上更可靠。因为这样的西医,他站在科学的前沿,掌握了更多先进的知识。
但是对中医,我们却总是认为老中医更可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因为关于中医的理论,实际上大家所谈的也都差不多,只不过是能不能理解的问题,不同的是各自的实践经验。中医的实践经验,决定着他医术的高下。中医的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他自然就能够医好更多的病人。
这种经验,必须要有病人数量的累积。比如治疗某一个病,也许一开始并不一定就能治好。经过反复调试药方及剂量以后,他才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法。
(古代中医)其三,中医是靠激发个人免疫力战胜病魔的。
中医治疗和西医有些不同。西医是杀死病毒和细菌,而中医则主要是激发个人免疫力。不同的人,免疫力实际山是不一样的。因此,中医在开方子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免疫力情况,进行调解。
这也就理解了明明有那么多医书传世,为什么我们的中医不可能根据医书,就能走遍天下行医的道理。因为那些医书上讲的那些配方,对我们治病其实作用是不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免疫力,所开的方子,当然就是不同的。如果照着那个方子抓药,可能与这个病人对症,却与另外一个病人不对症。
作为中医老师傅,又不是一直随着徒弟看病,又怎么能把这些治疗方法教给徒弟呢?
(中医坐诊)其四、古代中医私家传承的特点。
古代的各种技艺百工,包括医术,都有个家族私家传承的特点。只传给自己家族的人,不传给外人。就算是传给自己家族的人,也有传儿不传女的传统。如果是别人偷学了自家的,那一定是个严重问题。如果自家的不学,去学别人的,那也是个严重问题。
如果那些有名的中医,想把一部医书传世,他一般只在医书中谈理论性的东西,并不谈具体的操作。而谈理论性的东西,我们说了,主要看理解的人的悟性。因此,后人只觉得这个名医很厉害,可就是学不来。
由于医术的私密性,因此也极大地限制了中医的发展。让名中医的产生,没有成为常态。
(参考资料:《中医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