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新冠肺炎,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文 /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2020-02-25 08:14

2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在湖北武汉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介绍中医药救治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参与救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中医药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有效的,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重要方法。

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广东、北京、浙江、四川、江西等地运用中医药救治、防控,并推动中西医协同作战,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人类与疫病灾害的较量从未停止:14世纪在欧洲暴发的黑死病曾夺走几千万人的生命,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数千万人死亡,2009年美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导致至少1.2万人死亡,埃博拉、南美洲流行的寨卡病毒等都曾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中国古代,一批批的杏林医生,在大疫中挺身而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治疗经验。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不仅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毒、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毒等消毒法。孙思邈收治被社会歧视的慢性传染病麻风患者600多人,要求医生在救治病人时“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树立了中医的医德规范,其医德医术深为后世敬仰,有“药王”之称。

1232年,汴梁暴发大疫,死者九十余万人。当时名医李杲创制了“普济消毒饮”全活甚众,人们将药方刻在石碑上以流传。他的学生罗天益也成为善于救疫的名医,在元代军队中救治了许多染疫的官兵。

许多现在仍然在应用的中医救疫名方,都是名医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如吴又可的达原饮、叶天士与吴鞠通的银翘散、余师愚的清瘟败毒饮、杨栗山的升降散等。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沈氏女科分会副会长王学谦认为,病毒侵犯人体产生的病理变化虽然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无非中医辨证十纲所谓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以此为纲,结合历代医家留下的足够丰富的、宝贵的方药、方法和方略,辨证施治,帮助患者恢复自身正气,减轻缓解病情,截断逆转病势,从而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当务之急。坚持中西医结合,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优势和所长,有效做好救治工作。

《人民日报》:抗疫彰显中医中药担当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队伍尽锐出击,深入防控一线,全国中医系统630多家中医医院共已派出31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中医方案纳入全国诊疗方案,中医药专家全面参与全程救助。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中西医结合治疗交出了阶段性答卷。张伯礼认为,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在疫情面前,应建立起有效的救治机制,自上而下,有机结合,协作攻关,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