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期间避免感染,专家推荐试试古人的中医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

文 / 人健人爱官方号
2020-02-14 00:30

文/ 赵彦斌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甲)不孕不育科主治医生、中医学硕士

最近有人说瘟疫流行和小冰河期有关系,因为中国历史上两次大瘟疫的流行都是在小冰河期。一次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一次是明朝末年至鸦片战争时期。曹操的《蒿里行》就有“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记载,明朝鼠疫的流行,更是压垮崇祯皇帝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北京城内染疫之重,无兵可用。

按照时间来说,两次大瘟疫确实都处于小冰河期,看似两者有直接联系,事实并非如此。小冰河期会直接影响农业气候,导致饥荒,饿殍遍地,鼠患横行,从而引起瘟疫。所以,引起瘟疫的直接原因不是小冰河期,是小冰河期导致的旱灾、水灾、饥荒、鼠患,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在如此大疫之后,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与先贤们的抗疫智慧有直接关系。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族人,270余口人,有三分之二死于瘟疫,激励其博采众方,从而形成经典著作《伤寒论》。明朝末年至清朝后期的小冰河期,瘟疫长期肆虐,更是产生了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雪、吴瑭、王士雄,著作有《瘟疫论》、《温热论》、《温病条辨》、《霍乱论》等等。与《伤寒论》互补,完善了中医预防和治疗瘟疫性疾病的方法。

诚然,瘟疫发生后,治疗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不是治疗,而是预防,让健康的人不得病,这才是关键,也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大家知道,戴口罩、隔离都是比较好的预防措施,但属于被动预防。今天,我就介绍一些主动预防措施,是古人预防瘟疫智慧的结晶,这些预防措施可以说是海、陆、空联合防御,立体作战。

一.服用预防性汤药

瘟疫严格来说有特定的易感人群,这就是为什么瘟疫流行期间并非所有人都发病,即便大家都接触了被感染的患者,也只是一部分会被传染,并非所有人都被传染。比如,今年的新冠状病毒,就喜欢寒湿的环境,好多患者表现为舌苔厚腻。体内有湿气的人更容易被感染,那么我们预防用药就专门针对湿气,如果舌苔厚腻,就用保和丸或者藿香正气胶这一类方子祛湿。当然,也有一些中药能专门解毒防疫,适合大众简单操作。比如贯众,就是预防瘟疫非常好的一味药,每天5克,用1000毫升开水冲泡,可供一家人服用一天,用至疫情结束。

有人问,口服汤药效果好不好?当然好,远的不说,就说2003年非典期间,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先生主持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击非典医疗团队,就让每个队员服用了邓老开具的预防性中药,全院医护人员无一例被感染,还创造了接诊的71例非典患者零死亡、零转院、零后遗症的记录。

二.中药香薰

香疗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疗法,就是将中药材打粉制作成香薰,根据治疗疾病不同,所选药材也有不同。香薰同样可以用来预防瘟疫,香薰散发出来的特殊气味是疫毒或疫毒携带者所厌恶的,比如用艾条熏过的室内,是没有老鼠的。清军入关后之所以没有感染明朝的鼠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清军骑兵战马身上的气味是老鼠和跳蚤非常讨厌的。香薰也是依靠气味来预防。

香薰所产生的烟雾气溶胶有一定的附着功能,可破坏疫毒的生存环境,比如,艾条所产生的烟雾,附着性就很强,艾熏过后,屋内包括身上的气味久久不能散去。如果再配合一些针对疫毒生存环境的药物,比如针对此次新冠状病毒,可配苍术、白芷,芳香避秽除湿,破坏新冠病毒所喜欢的湿的环境。记得学长张军锋医生不止一次说过,他们当年在山西中医学院读书期间,正好遇到非典,温病教研室冯明教授就组织学生制作苍艾香薰,把艾叶、苍术、白芷打碎,按照6:3:1的比例混合均匀,每个学生宿舍每天熏一次,全校师生未有一例被感染,当年山西可是重灾区。

三.防感香囊

香囊,大家都不陌生,因为端午节。端午节习俗比较多,除了插艾、喝雄黄酒,还有配香囊。许多人可能仅仅把这些习俗当做一种仪式,甚至有些人更是把它当做迷信糟粕。事实上,端午节的很多活动除了仪式感,更有实际意义。五月端午是一年当中,万物萌发,也是细菌病毒及携带病毒的动物们繁殖活跃的季节,所以,这些习俗有防疫的作用。雄黄酒属于上面介绍的口服汤药,插艾属于香薰。香薰适合室内的环境,如果离开室内,用香囊佩戴于人体,也能起到香薰的作用,我们医院儿科每年会为儿童制作一些防感香囊,特别受家长欢迎,流感季更是供不应求。

三个预防手段,从人体自身到室内再到室外,涵盖了方方面面,类似于海陆空立体防御,让病邪无孔可入,主动防御同时配合口罩和隔离,创造一个铜墙铁壁的防御系统,一定能打赢抗疫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