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治胃病的竹茹汤之前世今生吗?| 论文推荐

文 /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1-04 08:06

竹茹汤(《普济本事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由葛根、甘草、半夏、生姜、竹茹、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胃热呕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竹茹汤(《普济本事方》)的历史沿革、方义衍变、煎服法、中药基原及炮制、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均未见系统的文献研究报道。

而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中明确了经典名方制剂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经方的历史沿革、药材炮制方法、药味剂量以及煎煮方法都需要遵循原方记载。

根据《中国中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经典名方竹茹汤小考》,文章在对古典文献相关记载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考证竹茹汤的历史沿革、方义衍变、临床应用、煎服法以及中药基原、炮制。作者期望为经典名方竹茹汤的现代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历史沿革和方义衍变梳理结果,表明竹茹汤的主治除原方记载的胃热呕吐外,还可用于饮酒过度而呕吐;其药味的组成未有太大变化,均以竹茹、葛根、半夏和甘草为主,姜枣调和。

从竹茹汤剂量换算结果看,宋代的1两=4分,1分约为10.25g,与通常认为的两分钱之间十进制换算单位不同。

从《普济本事方》至清代方书的记载中,每剂的用量均相似,而葛根、半夏和甘草的用量比例有差异,但大部分仍以葛根的用量为主。

对于弹丸、片和枚这类非衡量单位,古代医书中有规定大枣计量单位换算;竹茹的剂量则可以参考其他方书中竹茹汤所载的用量,同时需要结合现代临床常用量;对于“片”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剂量。

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所载,竹茹汤组成的六味药材中甘草和竹茹具有多基原,对于这类多基原的药材,除了进行本草考证了解其历代应用情况外,还需要结合现代药材资源情况来确定基原。

在药材炮制方面,查阅古今半夏炮制相关文献,了解其炮制目的,建议选择现代的姜半夏作为饮片来源使用。针对于甘草的炙法,方中的炙甘草并非现今通用的蜜炙甘草,而是火制。

10.19540/j.cnki.cjcmm.2019091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