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虚,全身虚!一个百年名方,治“气虚百病”!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12-25 00:07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补中益气汤是一味良好的治疗气虚体质的中药。

经常有病人来看中医的时候,什么也不说,似乎中医大夫一搭脉,就能把你的五脏六腑全都摸得清清楚楚。古装电影里也常有"悬丝搭脉"的情景,白胡子老御医仅靠一根连在贵妃手腕上的红线,就能把贵妃的病情诊断出来……


前两天,门诊上来了一位老先生,只见他面色萎黄,一副体倦乏力、懒洋洋的样子,似乎喘不过气来,给人有气无力的感觉。他也不愿意说话,一般病人见了医生就会主动和医生说自己的病情,而他只是漠然地把手伸出来让我把脉。

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一下有底了,这不就是《医宗金鉴》上所说的“少气懒言”吗?再问诊,病人头晕目眩,时常自汗,一走路或做其他动作就加剧,家里人害怕了,莫非老人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我则心里有数,这是典型的气虚病症。


中医学上有句话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指的就是望诊的效果。其实对我们中医来说,一点都不神奇,因为这位老人的病状特别典型。实际上我们对大多数病人的诊断很难达到这种“望而知之”的神奇水平,因为多数亚健康或慢性病患者往往都是两三种、三五种疾病交织在一起,必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够分辨出来。所以,如果你在门诊上什么也不说,非要测试中医师望诊和切脉的水平,那么,吃亏的可就是你自己了。

话题还是回到这位患者的气虚病症上。由于这位老人中气不足的症状非常典型,所以,我才敢“借题发挥”,说出了老者没有告诉我的症状,并且一说一个准儿。


其实,现代人中,气虚的病症真是不少。比如,有些年轻人看起来不爱说话,有些冷漠,那十有八九是气虚的表现;有些人碰到场面上的事情就怯场,感到“底气不足”,也有可能与气虚体质相关。中医就这么有趣,透过疾病的表象,还能挖掘出一个人的潜在性格、文化印迹……

补中益气汤就是治疗气虚的一张好方子,而且已经做成了丸剂、胶囊,方便大家服用。药店里都能买到补中益气丸或补中益气胶囊,只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服用就可以了,方便、安全。


这张方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创,而且被后世历代医家高度推崇。李东垣认为人的脾胃一旦受伤,则身体的元气就也跟着受伤,而元气是健康之本,元气衰则疾病生,元气旺则健康来。

方子组成: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

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不耐劳累,动则气短

方解:

人参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药,然后是黄芪,黄芪是味好药,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因此黄芪在这个方子里面是最主要的药物,用量也最大。

炙甘草是补脾胃之气的,李东垣认为黄芪、人参、炙甘草是消除烦热的圣药,这个烦热就是由于中气不足产生的虚火。方子里还有白术,这是燥湿,补脾经之气的。既然是要补气,为什么还加上了陈皮呢?原来这个补气的药如果下猛了,那么多的气同时补入人体,人体是受不了的,最大的感受就是气闷,胸闷,有点壅住了,这时加上理气的陈皮,则没有这个毛病出现了。

在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血,中医认为阴阳是互生的,气血也是互生的,气虚的同时,血也一定是虚的。一下子补了这么多的气,一定要考虑将它们引导转化为血,所以加上当归就可以让气血的转化正常了。

升麻和柴胡,量都非常的少,升麻是升阳明之气,柴胡是升少阳之气。别看就这两味药,它们的药性是向上升的,加进去以后,整个方子配伍的药力就往上走。所以,补中益气汤有两大作用:一则能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就会痊愈;二则能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药到病除。

中国人的词汇里有“朝气”、“志气”的说法,圣贤孟子那句名言“我善养吾浩然正气”更是传遍了全世界。对于很多来自于全世界各国家、各肤色的外国友人,我用补中益气丸治好了他们的“英雄气短”,让他们感受到中医的神奇,以致纷纷竖起大拇指对小小的补中益气汤说OK!其实,我真心渴望我们的国粹——中医,能够昂首挺胸的“走出去”,走进哈佛医学院、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课堂,让全世界共享中医的博大精深。

本文来源:小金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