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 中医所说的焦,到底是什么呢?

文 / 崆峒养生汇集
2019-12-24 16:07

有次中医朋友说,现在很多人易出现的健康问题是“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甚至不理解其中的焦是什么,火和寒又是什么。不过别急,今天这篇文章,就让老中医给大家普及一番。

三焦分类

三焦分别为;上焦,中焦,下焦。首见于《黄帝内经》,是“五脏六腑”中最大的“腑”,与“心包经”联系。那三焦到底哪三焦呢?膈以上为上焦,即心肺为上焦,脾与胃为中焦,脐以下,也就是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三焦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

因此,三焦是无形之说,形象地说,“三焦”其实就是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经络主要在四肢上走,而且走的是双向两车道;相比,三焦就是在人体的躯干上走的是双向八车道。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

三焦的功能

01

通行元气

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

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气虚现象。

02

运行水谷

《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五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指出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以及转化糟粕的作用。

水谷在人体运行道路及气之所终始,包括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泄全部过程,用“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来概括。并根据上、中、下三焦所处部位不同,对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而有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的具体描述。

这是以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

03

运行水液

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这在《内经》中有多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