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田间地里的中医 —— 鲜草药单方治验10则
现今中医临床用的中药材大多是干燥品,且组方讲求君臣佐使的配伍规律,然而在民间,有很多中药材的是以鲜品、单品入药治病的。
今天,就来看看那些田间地里的中医中药。
草药单方,散于民间,是盖习而知之者,实为汤液之起源,医药之肇始,其间或累代相传,或互为传告,不著于文而著于言,久而讹误遗忘,或实有效,或有浪说,稽之《本草纲目》及《本草纲目拾遗》等籍,收入者亦比比。
而所以铺店不备者,因草药之效具于鲜而失于干,具于量大而失于量小,及夫贵远贱近等均为其因。
自70年代为备战计,屡兴就地取药号召,遂而举国皆动,或刊为手册。
余返锡之后,参与入山采集及临床使用,药记其临床效捷并兼及素所习知者,条列于后,然准之药有因地而异效之情,是固仅以苏南地域为准者也。
一
2003年夏秋间,农友马阿宜患痢,贫不能治药,余嘱以「鲜马齿苋」为菜或打汁服,日尽两大盘,2日而愈。
2007年夏,在县医院,与陆万仁医师,采「地锦」、「铁苋」、「马齿苋」,曝干各1两(30克)为1剂,遇有痢者,发两包,愈者比比,所采不厌给,往往中断不继。
二
2013年暑假,采「水菖蒲根」(即蒲黄之根),曝干研末,糊小丸如桐子大,治肠炎、痢疾,日服3次,次10克,效捷往往2日即愈。
三
2013年以还,用「垂盆草」(一名鼠牙半枝莲)打汁服可降转氨酶,因就胶山地30亩种植,制为垂盆草糖浆,发其中各医院为降酶之新药。
观察中发现成批有效或成批无效,求其故,盖需随割随制,设割后堆集室隅一夜,则因蒸热故,虽草色仅变淡而制后竟无效矣,此药迄今尚用,而伯华前辈仙逝有年矣。
四
余14岁时,学医中因暑假休暇,时复耘方殷,某日,堂伯父福根饭后感咽塞痛,及申初已不能汤饮,距王氏喉科处计途30里,且抬送乏人,伯母弟妹俱惶惶然,急切间忆及家藏单方中「野蔷薇根」(乡中称谓「刺棘根」)可治咽肿痛。
遂挖一根约3两(90克)洗净煎浓汁一碗,口呷缓缓渗入喉间,傍昏时尽一盏,咽稍可咽,因复煎一大碗服,翌量往探愈否,则已下田耘矣。
按此药之治,载《本草纲目》「营实」条注中,营实即野蔷薇子也,茎叶俱如蔷薇而矮,茎多刺且锐,夏初开花,白色四瓣,中有黄蕊,甚香馥,结子如梧桐子大,秋后渐老成红色,攒簇如珊瑚珠,乡人于冬时以利剪截其条为薪,不以为药也。
此后余常用以治急性咽喉炎,均收捷效,然均嘱患者新挖煎服者,入京而还,遂难求矣。
五
「积雪草」生溪畔近水处,蔓延如藤,叶如钱而裂其一侧,两两对生,凌冬尚青碧,故名积雪,亦有名之为金钱草者。
盖其清热利湿之效同也,两者较之,此草之叶大于小金钱草(一名打破铜钱草)十数倍,无光泽而有短毛,叶边裂亦不若小金钱草明显,余以此草治肝炎初起之湿热盛而转氨酶高者有效,是为乡村经济计,咫尺间可自采而药肆无售也。
记同村巫凤林患肝炎,时余在东绛,往返百余华里来就诊,某日余返里,又来复诊,送渠之屋后小溪,见是草,因嘱取打汁或煎服,日用鲜草4两(120克)至1斤(500克),毋数日一至东绛,计服28日而肝功复常矣。
此草不甚苦,逊三黄之久服可伤胃者,然脾胃虚而飧泄者,总当留意斟酌。
六
「地榆」治淋巴结核,地榆不拘量、新挖者佳,黄酒浸一周至半月,量饮酒量饮,日3次。
余用治县中某干部,后右发际一核如指大,可按之左右移动,已半年,服此酒2月而消。第服此酒时需禁食鸡。
七
垂柳条煎汤服,日4两(120克),柳条需梢端一二尺者(约0.33~0.67米),治肝炎转氨酶有效。
此得之昆山人民医院袁吉人医师,彼用治肝炎流行时之收住病房患者,计百余例,有效率在80%左右,余用之于门诊,计效约需30日。
八
「银杏叶」,菜籽油浸一月,乡间用治臁疮之久不愈合者。
70年代初,县麻疯病院用以治麻疯溃疡,疮面用「九一四」膏,外覆此叶,或单以此叶覆,纱布包扎之,日一换药,效胜它药,愈合者甚多。
九
「桃花」、「桃叶」,可缓泻。
师叔陈继高,无锡市二院中医师,在乡时曾患痔疮,便不得干,干则挟血而痛甚,不欲用硝、黄之属,桃花开时,则日以桃花七八朵去蒂汤饮一二盏,无花时则以桃叶八九片代之,可日得软便。
十
「菊叶三七」、「景天三七」之止血,外伤则用鲜草捣烂外敷,虽血肿亦可用,努伤、击伤而吐、衄者捣汁内服,煎饮效稍逊。
以上均所亲历亲知者,它如「凤尾草」之治妇科湿热带下,男妇尿路结石,亦屡有效;「辣蓼」、「白头翁」之治痢,亦有确效,是均药籍有记载而乡间所习用者也。
本文来源:小金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