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冬季养生吃不吃姜?
马上就要十二月了,冷空气的不断南下貌似在提醒我们,冬天也许真的要来了!不过,每到这样的季节,估计就能看到这样的“温馨提示”:
从18日开始到本月22日为补充身体阳气最佳时期(冬病夏治、去寒补虚),最好是在早上11点之前用“生姜+红枣+红糖”煮水喝(热的),这个方子胜过人参和虫草,容易感冒的人最好要喝哦!
事实上,除了生姜红枣水外,还有生姜蜂蜜水、生姜汁等所谓“养生妙招”,能“补充阳气”,预防感冒。我院中医科林景琳主任表示,这并不靠谱...
既然要说养生,就要从养生圣典——《黄帝内经》中分析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说的吃姜,是指因养生为目的大量饮用生姜水。日常烹饪用一点点姜,意在提味,不在文本所述范围。
养生贵在遵循自然法则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法于术数,和于阴阳”,养生最重要的原则是遵循自然法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八字箴言都在讲“阳气”:“春夏养阳”,指的是春夏季节,调养阳气的升发、旺盛;“秋冬养阴”,是说秋冬季节,调养阳气的收敛、深藏。
秋冬尤其是冬季,要收藏的。树叶在冬天落光了,是因为树要养根,在营养不足的季节,放弃耗费营养的枝叶,专注于根本。这叫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人体收藏什么?收藏精气。收藏在这一年中通过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所获得的精微物质。这是保证来年身体健康免疫力强壮的东西。
收藏在哪里?收藏在肾。《黄帝内经》有云“肾者,作强之官,藏精而起亟也”。就是:明年有没有爆发力,看的就是今年收藏了多少精气在肾里。
代表《黄帝内经》批评你
为什么冬天要少喝甚至不喝生姜水?
原因就是:生姜味辛,属于温燥之品,性能发散。跟前面所说的秋冬养生宗旨,向内收的“收藏”,是完全背离的。
假如感冒受凉,那么生姜是有好处的,因为它能发散体表的寒气。假如没病没痛,冬天吃了很多生姜,使阳气不收,不能藏精。
有些人说,冬季喝生姜水,的确很舒服,全身很暖和啊。那是自然,生姜味辛性散,升发阳气的作用很强。但本来要收藏起来,以备明年使用的阳气,在冬天的时候就被发散出来。这不就是提前预支,超前消费么。
《黄帝内经》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里的“寒”,指的是冬天的特性,是收藏,而非风寒的寒。意指冬天不好好收藏,肾精不足,春天就会有麻烦,容易生病。
不用于养生,可用于治疾
说冬天吃生姜不好,一口也不能吃,也是不对的。这偏离了中医养生的两大最高指导原则:
其一,《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很关键。凡事,尤其是养生,要效法自然。
其二,中医的精髓,《伤感杂病论》的祖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句话,四个字总结:辨证论治!个体不同,体质不同,方法就不一样。
生姜,本身是非常好的食物和药物。事实上,如果是感冒风寒之人,或者素体胃寒之人,或经前腹痛之人,如果辨证准确,是很合适使用生姜红糖水的。但是在使用方法上,需要斟酌,尤其是冬天。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文:“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后面还有一句话:“衰气大半而止,过者死。”
意思是,黄帝问女性怀孕期间,能用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吗?岐伯说:该用就得用,只要辩证准确,就算是很厉害的药物,也不会对胎儿有影响。(注:此处指中药,且中药一定要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在特殊时期,需要用特殊药物,等解决掉大部分的病理因素(即“毒邪”),就可以收手啦。
以感冒为例,不拘于冬夏,但凡明确是风寒感冒,那么喝一碗生姜红糖水下去,暖烘烘地出点汗,效果还是不错的;再以哮喘为例,或像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冬天易发作,可以先控制症状。到了夏天,再内服中药,配合外用三伏贴,可取得很好的疗效。这也正是“冬病夏治”的精华所在。
下面几条生姜治病方,与大家分享:
① 胃寒:老姜红糖熬水以后,去渣取汁,小火慢炖,加白蜜收膏。每天早上一匙羹,长期使用,颇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本方湿热之人不可服)。
② 治风寒感冒:生姜先煮(稍开)。切碎,配红糖、葱白煮水趁热喝。被而取汗。
③ 治肺寒睡间咳嗽:生姜红糖水,睡前半个小时。
④ 治水火灼伤:生姜捣汁。敷患处(这个验方,我自己没有用过,大家谨慎使用)。
⑤ 治晕车船:生姜片贴内关穴,上船车五分钟前贴。
⑥ 治女子寒痛经:25g生姜切丝。取红糖,开水冲泡。然后放入生姜丝焖五分钟。
驱寒,有萝卜炖牛腩
冬天是真冷啊,怕冷,有什么招?人之所以在冬天怕冷,还有一个原因:湿气!湿气有阴寒之性。阴寒,所以冷;阴寒容易阻滞气血运行,所以冷!
有一道广东美食推荐给大家:萝卜炖牛腩。
牛腩偏温,不燥,现代医学认为属高蛋白食物,中医认为牛肉是“血肉有情之品”,能大补精气。煲炖过程中,适当加一点杜仲这样温润的中药,帮助藏精的同时,能去湿气。
萝卜理气去湿,杜仲牛肉,温阳去湿。医圣张仲景著作《金匮要略》有云“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这才是真正的“补阳气”之道。
除此之外,冬季还可以选择当归生姜羊肉汤,同样是滋补驱寒的妙方。
记住了:补阳气,不是说让今年冬天舒服,而是让整个来年,都精神抖擞,身强体壮。
本文指导专家
中医科主任 林景琳 副主任医师
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康复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专业委会员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亚健康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
学术专长:一直从事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临床康复工作,临床上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方法处理神经科及骨科疾患、胃肠肿瘤术后相关医疗康复,尤其对粘连性肠梗阻、颈肩腰腿痛、瘫痪的康复评定与治疗、面神经炎、其它各种软组织疾患、各种疼痛及骨折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多次参与市、省级科研项目。
出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四全天,周五上午
【感谢邱超平中医师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文/中山六院
图/锐景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