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疏气、降气、沉气,这些治气病的方法,你都会吗?
导读
《素问》中有言:“百病生于气也!”一语道破气病的广泛性。身边常有人说自己需要补气,于是乎,补中益气丸便成了很多人的理想补气法宝。关于气病的治疗,补气的确是其中的一种,但至于是不是都用补中益气丸,那倒未必!其实治疗气病的方法也不少,今且详细来说说吧!
气在道医学中的提法很多,大体可分为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如寒气、湿气、燥气)。
一般来说,人体的气主要是指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功能活动。故道医所说的人体之气,既包括各种精微物质,也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因分布和作用的不同,就有各种名称。如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分别叫作营气和卫气;充养脏腑生理作用的气叫作脏腑之气,如胃气、肺气、肾气等。气的组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器官组织的生理活动(其中比较主要的是脏腑的功能活动);二是所需的物质,如水分、空气等。
气的运行是气的基本性质。在生理状态下,人体之气是运行不息的,各种气往往有一定的运行方向,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反之,则为病态表现。如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一上一下,相互联系,从而保持呼吸通畅和水道通调;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脾胃之气升降相因,纳运相适,从而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气对脏腑精血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如某些脏腑的功能偏盛,形成精血亏耗,就叫“气能伤精”;如精血亏耗反过来削弱气,就叫“精能蚀气”。气虚能使脏腑功能减弱,通过药物治疗或导引术、体育锻炼,使气虚转为气旺时,又能使脏腑功能活动增强,故对慢性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各种虚损病也不能单靠药物治疗。
一、补气四法
1
培补中气法
用于精神疲乏,面色萎黄,懒言音低,四肢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
药物: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莲米、扁豆、山楂、神曲、甘草,可加仙鹤草、大枣。
2
补养肺气法
用于肺痿久嗽,音低,音怯,呼吸气短等症。
药物:广明参、北五味、麦冬、黄芪、山药、冬虫夏草、尖贝母、百合、广桔梗、炙甘草、木蝴蝶。
3
补气固表法
用于表虚多汗,汗出恶风,容易感冒等症。
药物:黄芪、白术、麻黄根、防风、牡蛎、浮小麦、枣仁、桔梗、甘草。
4
温补肾气法
用于四肢不温,畏冷,吸气困难,腰酸,小便频数等症。
药物:肉桂、附片、熟地黄、枣皮、山药、宁枸杞、巴戟、香附、甘草。
二、疏气二法
1
疏理肝气法
用于胸胁痞闷,两胁少腹胀痛,嗳气,矢气觉舒等症。
药物:香附、青皮、柴胡、郁金、金铃子、玄参、香橼、玫瑰花、橘叶、紫苏叶、薄荷叶。
2
和胃理气法
用于脘腹胀满,痞痛,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症。
药物:半夏、陈皮、藿香、木香、砂仁、白蔻、枳壳、茯苓、厚朴、台乌、佛手、黄连、吴茱萸(宜轻)。
三、降气三法
1
降气宽胸法
用于气逆胸膈,窒息欲绝及气厥昏倒等症。
药物:沉香、枳实、花槟榔、木香、台乌、苏子、前胡、降香、瓜蒌壳。
2
降气止呃法
用于胃气上冲,呃逆不止,甚则呕吐等症。
药物:公丁香、干柿蒂、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厚朴、陈皮、生姜、竹茹,热重者,宜加黄芩、黄连以折火势。
3
平降冲气法
用于胸闷,脐下有动气,气冲咽喉不得息,心慌,汗出,拘急等症。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菟丝、枸杞、沉香、紫石英、桂枝、香附、小茴、怀牛膝。
四、升气二法
1
升提中气法
用于倦怠少气,便泻不止,脱肛,崩漏,白带清稀不断等症。
药物: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陈皮、桔梗、知母、枣皮、甘草,若服后疗效不显,可加少量姜、附以激之。
2
升降气机法
用于邪郁上焦,咳嗽,痰不易出,胸膈间痛等症。
药物:桔梗、枳壳、柴胡、前胡、杏仁、升麻、厚朴、枳实、苏叶、粉葛根、葶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