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这条经络,重病、急病、难缠病难上身!做3少、3要,助经络通

文 / 营养师张姐
2019-09-19 09:09

提到脾脏很多人会认为它是五脏六腑当中功能作用最小的一个,甚至有些人认为脾脏是可有可无的一个器官。其实你要这样认为可就错了,在我国中医理论中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可以说是我们体内的“仓廪之官”。用现代的话说脾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后勤部长”。

脾经如果淤堵人往往就会出现吃东西没有味道不爱吃东西、不爱消化、肢体乏力、麻木、嗜睡等表现。时间一长,疾病就会慢慢找上门来,而且还容易勾起老病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脾胃,注意饮食营养,好好照顾自己的脾胃。

俗话说:“脾经畅通,重病难上身”。为什么说脾经不堵注,重病、急病、难缠病难上身呢?

1.脾胃是人体的能量之源头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根源”。

脾主生化。脾属土、土是主生化的。比如说我们每天所吃的粮食、青菜、水果都是从土中长出来的。同样的道理中医认为人体中所需的气、血、津皆是依赖于脾所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精微物质所生化出来的。所以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根源。

2.脾充养全身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要的功能是主运化。也就是说身体内各脏腑器官所需要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主要是由脾脏来运化的。脾可起到传输的作用,让全身脏腑器官及时得到营养来充养全身。

3.脾脏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

脾脏中含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当发现入侵人体的“敌人时”﹙如病菌、抗原异物、原虫等﹚,脾脏中的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就会将其消灭掉。

4.脾有病,人就废了一半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也就是说脾胃如果虚弱,则正气就会不足。正气若不足,百病会潜伏下来成为很多疾病的根源。

做“3少、3要”,有助养护脾经

3少

1.少要久坐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而“脾主肌肉”。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引起脾虚,“伤肉”也就是伤脾。所以人们要进行锻炼,而且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多拉伸肢体,多活动脚趾,保持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才有利保持脾经通畅。

2.少吃寒冷的食物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运即运输、化即消化、吸收。因此脾的运化是指脾将食物﹙即水谷﹚消化为脏器可吸收的营养物质﹙精微﹚,然后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中。但是如果长期吃寒冷食物,会使寒气凝聚脾胃,影响消化,时间长了,会导致“脾失健运”,让人出现不适的表现,甚至成为一些疾病的根源。

3.少要思虑过度

目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职业发展的困惑、上司的期望、管理难题、人际关系、经济家庭矛盾、健康危及等带来的压力,往往会使一些人思虑过度,给脾脏健康带来麻烦。

中医认为脾志在思、思伤脾。过度的思虑,会影响到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呆滞、运化失常,出现消化功能障碍,甚至成为致病的根源。

3要

1.要常吃些健脾的食物

糯米:中医认为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糯米中含有的维生素B族,具有温暖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为温补强壮的食品,尤其适合食欲不佳的人食用。

豆豉:中医认为“湿困脾”,而豆豉具有疏风解表、清热除湿的功效,平日适量吃些豆豉有助脾脏除湿。

豆豉中含有豆豉溶栓酶,具有直接溶解血栓的功效。所以常吃些豆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脾脏经络的通畅。

茯苓:茯苓是一种比较平和的食品,具有益脾安神、利水渗湿的功效,尤其适合脾脏虚弱、长期失眠的人食用。如果用牛奶等乳制品调和食用,能增添它的美味与营养。

2.要经常爬爬山

爬山可以说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有氧运动,它可以活动筋骨,有利于拉动大腿部的筋,对调理脾经十分有好处。因为脾经多从大腿经过。所以常爬山有利于对脾经的拉伸和调理。

同时爬山让我们会出汗,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水湿,以免体内湿气过重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3.要经常敲打脾经

经常敲打脾经有利于整条脾经的气血通畅,对脾脏十分有好处。如果在拍打的过程中发现痛点,表明脾经上有堵塞的地方,这时可以用点按的方法对其进行按揉,将淤堵的穴位打通。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然后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再进入大腿内侧前缘,然后进入腹部。

最好是每天上午9:00-11:00之间脾经当令之时,也就是气血流注脾经之时,敲打脾经,拍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来,用力适中,对于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可稍用力,两只腿都要敲,每侧敲打10分钟为宜。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