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医 | 先煎、后下、包煎、烊化……中药特殊煎煮方式,你了解多少?
中药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01
先煎
金石、矿物、贝壳类药物,例如:磁石、石膏、代赭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寒水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龟甲、鳖甲等等。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然后与其他药物同煎;
又例如川乌、附子等药,也宜先煎。制川乌、制附片也应先煎半小时再入它药同煎,因经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02
后下
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5~10分钟即可。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丁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会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丹参、大黄、番泻叶等。也属于后下药。
03
包煎
有些药物煎煮时易飘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如蒲黄、海金沙等,因药材质地过轻,车前子、葶苈子等药材较细,又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辛夷、旋覆花等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04
另煎
一些贵重药物,宜单独另炖2~3小时。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角、鹿茸、虎骨等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所吸附,影响疗效,以致造成浪费。
05
烊化
胶类药物,如阿胶、龟胶、鹿胶、鳖甲胶、蜂蜜、饴糖、虎骨胶等,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
06
冲服
某些贵重药物,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研成粉末,制成散剂,需冲服,例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
某些药物,为了提高药效,也研成末制成散剂,需要冲服,例如:三七、花蕊石、白及、蜈蚣、全蝎、僵蚕、地龙、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
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者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制成散剂需要冲服,例如:雷丸、朱砂、鹤草芽等。
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也需要冲服,例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等。
07
泡服
又叫焗服,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焖润,大概半小时左右去渣服用。例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08
煎汤代水
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再煎煮其他药物,例如:灶心土;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也需煎汤代水,例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
服药时间
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两次分服,每次间隔时间4~6小时左右,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用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
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治疟药宜疟疾发作前两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