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任督二脉与疾病和长寿的关系!

文 / 国易堂中医
2019-09-15 14:08


打通小周天,人就不生病。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两生命线:即身体前侧的任脉和身体后方的督脉。而中医认为:如果一个普通人能把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无论你身体有什么样的慢性疾病,都会依靠自身的免疫和气血调节,逐渐好转并最终得到治愈。

事实上,这也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生要法。

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讲述了三个医案: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忽然想起张锡纯先生在其医著中提到的“炼气治病法”,于是在车中尝试“呼降吸升”,车走了大约30里路,就觉得心爽体舒,感冒顿时化解得无影无踪。

再有个患者得了屡治无效的严重泄泻病,自己怀疑无药可医。后来,张锡纯教给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仅仅试了四五天,就觉得原来冰冷的小腹部变得温暖起来,再坚持一段时间,屡治无效的顽症终于痊愈了。

还有位患者得了一种重病,发病的时候喘得厉害,不能坐也不能躺着,吃遍很多药物也都没有用。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一年后,就觉得丹田常暖,热力充满周身,困扰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这位患者感慨道:“医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机者,孰能与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传!”


呼降吸升法

这种胜似药物的养生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医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法:

呼吸的时候,只要让“呼气”和“吸气”分别对应着“任脉”和“督脉”就可以了。

(1)“呼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前胸任脉的方向,从上(两乳间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脐也就是神阙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后,吸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后背督脉的方向,从下向上,直到头顶。

也就是说,让呼吸的气息沿着任脉、督脉所构成的一个圆环进行流动,就可以了。

张锡纯曾这样描述其神奇的效果:“盖通督脉可愈身后之病;通任脉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这个要点。这样,不通过点按任脉、督脉的穴位,也能够让呼吸的气息在任督二脉内循环流动,反复循环,化为真气。虽不点按穴位,而百穴气血自然畅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有人会问,“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养“精气神”中的气,而不养精和神呢?其实,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中医名著《类证治裁》中所说:“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经过百年传承的养生良法,都能对人体“精气神”全面补养,而非偏于一隅。

人体督脉总督全身阳脉,任脉总任全身阴脉。任督二脉皆发于丹田,任脉经体前上行至承浆而终;督脉由体后上行,经百会再至龈交,最后与任脉会于舌下。如此一来,任督二脉各自从丹田发出,至舌下交会,由于两经一阴一阳,又相向逆行,所以是在消耗和抵消着彼此,亦即耗损着元气。反之,若能使任督二脉从丹田发出后,经百会再回到丹田,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闭合圆(即小周天),是不是就能让阴阳接续,天地媾和,命门之水火便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实人在出生时,任督二脉本来是相通的,所以幼年至童年这段时期,发育成长特别迅速,除了流行时疫及感冒外很少患病,这一时期的孩童是为纯阳之体。

待女子14周岁、男子16周岁”天癸至,月事已“,任督二脉原来的通道方始闭合。

此后,人体脏腑气血主要依赖后天之本的脾胃来化生,肾之元阳元阴主要负责生殖与生命力的推动,至天癸竭,气血衰,经络闭,大限至,生命亦走向尽头...

历史上只有那些功力深厚的人,才能真正打通小周天。据史料记载:印度的静树大师算一个,唐代的孙思邈算一个,清末至民国的张锡纯算一个,现代已故气功养生家蒋维乔先生要算一个。相信还会有一些民间的练功家能通周天,但绝不会多到像太极拳那样的普及程度。

九年前某西部省份省卫生厅曾报道:“某某疗养院在9天内就让41位练功者打通了任督二脉”。这类报道不做评价,相信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会去辨别。

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气功家蒋维乔先生,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者,我们不妨来读一段蒋维乔先生当年的自述:

“我自幼多病,身体消瘦骨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种种征象,不一而足。偶然出门,走不到半里路,就脚软乏力,不能举步。到十五六岁时候病象更多,怔忡、心悸、潮热往来;记得十七岁的春天,每天午后身体发热,到明天早晨热退,绵延到十八岁的夏天方愈。当疾病厉害时,也常常请医生诊治服药,然一点效验也没有。家中有一部中医书叫“医方集解”的,它的末了一卷,说及痨病不是方药所能治,必须自己静养,可慢慢的转弱为强。书中引用有道家的“小周天”方法,教人下手修养,我乃照样学习,果然有效。然疾病发作时,学习就比较认真,一到病好,又复抛弃,没有恒心去作。到十九岁后,诸病虽然没有离身,比较以前已略显转弱为强的功效。

(蒋维乔先生1873-1958)

年二十二岁娶妻以后,自以为身体较健,把静坐功夫完全抛却;又不曾实行节欲,于是旧病复发,加以饮食不节,渐成胃扩张病;食管发炎,胃中嘈杂,常常想吃,食物到口,又吃不进去。到二十七岁的春天,仲兄因患肺疾而死,我也被传染;二十八岁时,得了咳嗽的病,不久就吐血,经过三个月,病势日日增加。

于是下最大决心,屏除一切药物,隔绝妻孥,独自一人,别居静室,谢绝世事,继续行持静坐功夫,规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一小时至二小时。如是将近三个月,每入坐后,小腹渐渐发热,热力一次一次的增加,在小腹中动荡有似沸汤;至五月二十九之夕,小腹中突然震动,这一股热力冲开脊骨末端的尾闾,沿夹脊交感神经而上(中国医经称为督脉)达于后脑,这样连夕震动六次,慢慢停止。计算从三月初五日继续静坐,到这时候为止,不过八十五天,以后每次入坐,热力依此熟路上达于顶,不再震动。我经过这一次震动,身体好像另换了一个,非但种种毛病一朝全愈,而且步履轻健,一举足能走数十里,也不觉疲乏。

从此以后,静坐功夫不再间断,二十九岁时,为生计问题,受聘去当教读先生,才改为每天早晚二次。是年三月二十八日早晨,小腹热力复震动,沿夹脊上升,冲击后脑,连震三天,后脑骨好像豁然而开,这股热力乃盘旋于头顶,以后每次入坐都如是,遵循熟路,也不复震。至是年十月初五日半夜,小腹复震荡,旋于头顶的热力,却由相反方向直从颜面而下(避开口鼻),分为两路,至喉咙复合为一,沿迷走神经循胸部而下入小腹(医经称为任脉)。此后每次入坐,这股热力就从尾闾循背后夹脊上升至顶,再由颜面下降至胸腹,督任循环不已,循行熟路,也不复震。以后,除偶患外症须医疗外,往往终年可不生病。这是预防治疗的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蒋维乔先生是我祖父生前挚友,在我很小时候就常听到祖父说起将先生许多逸事。

从蒋先生的描述里,可以断定:他的任督二脉已经通了,其间共用时85天,而且他是在“病入膏肓,隔绝妻孥,谢绝世事”的情况之下潜心修炼,放得正果。祖父曾问过蒋先生:修炼这种功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先生曰:入静(境)最难。足见小周天功法,绝非心猿意马之人和虎头蛇尾之辈,轻易修练得了的。

后来蒋先生又先后打通了冲带二脉,运行了大周天,身体益发强健,从一个自幼就患有心脏病、胃病、神经衰弱及重度肺结核病的患者,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最后享年85岁。要知道那还是在中国积弱积贫的50年代末期,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才仅仅是60岁,如果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如果不是运行了小周天,先生绝不可能如此高寿。

所谓静树大师打通了“鸠尾与后背相通的死穴断脉”之说,纯属虚构之传言,并无理论及实践基础。

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任脉和督脉皆起于会阴,那么小周天的路径为何是:会阴-督脉-任脉-会阴;而不是:会阴-任脉-督脉-会阴呢?盖因人体经脉有一个共性,就是阳经长而阴经短,阳经永远是阴经的推动者。这些都属于经络理论中,较深层次内容,以后我会陆续介绍。

前面讲的是以气做引导的打通任督二脉之法,亦可称为“柔通”之法。柔通之法所需时间比较长,对练功者的定力要求亦比较高,因为须有不同呼吸方法做辅助,所以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怎么办?我下面就介绍另一种强通之法给大家,这种功法不需要呼吸特意地配合,只要动作到位,持之以恒,就有收效。只要把身体上的一个部位松开,就能达到强通任督二脉的效果,这个部位就是人的腰部,怎么松腰呢?你只需作一个动作即可,这就是贴墙功。

贴墙功,也叫做蹲墙、蹲墙功,原来是内家拳用来松腰的秘法,后来由养生学者庞明先生传出。蹲墙是一个动作简单而又效果显著的方法,经过练习者亲身的体验,贴墙功主要有以下几大

功效:

首先,它有助于松腰,因此可以作为内家拳的基本功;

可以强肾,是一种健身养生的良法;

能够强化人体混元气的升降开合,是纠正体内气机偏差的有效方法;

用于现代人伏案、手机、电脑一族颈椎腰椎疾病;

有利于补充男性阳气,辅助治疗癃淋(中医病症名,西医中的前列腺疾病);

女性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可以得到很好调理;

肾虚、体弱、失眠、多梦;

还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半身不遂。

除此之外,对于预防感冒、肠胃系统疾病,提高眼睛视力、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减肥等效果也不容忽视。

❖ 动作要领:

  • 人面对一堵墙或者一扇门站立,鼻尖触墙,脚尖也触墙;
  • 鼻尖贴墙慢慢下蹲,直到双腿彻底弯曲,完全下蹲,双臂抱住下蹲的双腿;
  • 鼻尖依旧贴墙,身体缓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
  • 重复第一次下蹲的动作。

★ 注意事项:

  • 此法看似简单,但刚开始有难度,主要是肾气不足之人无力蹲稳,起立乏力,重心容易向后倾斜倒地。
  • 所以刚开始练时必须将脚尖稍稍后移,具体尺度自己把握,保持重心稳定即可,然后缓慢下蹲、起立。
  • 做功时一定要专注于脊椎的直立和身体平衡,否则一不留神就会向后倒。
  • 下蹲、起立的次数由自己把握,多少不限。
  • 但每次起码应有九次以上,然后以九为单位逐渐加大到十八次,八十一次等等。

为什贴墙功有如此效果?

因为这种功法可以锻炼到神经中枢、可打通任督二脉。

过去有人把这个功法称为反序运动。像平常的跑步,慢走、做操,这都属于正常运动,像往后倒着走,这叫反序运动。

练什么都不如练神经中枢,也就是这个脊椎、任督二脉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太难练了,我们平时做正常的运动,比如慢走、做操、跑步的时候,这个脊椎都是直的,练不到这里。这种蹲墙功其实主要就是打通神经系统、打通任督二脉的

(任脉为阴)

(督脉为阳)

打通督脉和命门穴

命门穴就在人体的后背,跟肚脐子相对应就是在腰眼那块。中医里,后背为阳,为督脉,所以又称为阳气之海,阳气决定长生,阳气旺盛百病不侵,打通命门就是调阳气,就像肾那块就像一团火。肾主髓,髓主脑,脑主元神,脑是高级的神经中枢,督脉畅通充实就百病不得。

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就是对这个命门穴这块经常锻炼

蹲墙的时候,腰幅度大,这个幅度最好能达到两个手握着拳头能够着地蹲下去,但这个幅度就非常大,一开始你够不到不要紧,慢慢锻炼循序渐进。

而像其他的功法锻炼四肢,就远不如锻炼神经中枢,因为脊椎每个节中间都是大穴,这个旁开一点五寸、二点五寸的地方也都是大穴,五脏六腑有病都和这些个大穴相通相联系,只要有病这些个穴位就开始长结节就堵住了,那么我们通过练习这种养生功就说一蹲一起,这个往前躬往后躬就把这个结节就都打开了,结节一开这就通了,这主要通者不痛病就好了。

贴墙功看上去很简单简但其实却最难做,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就能说明你的身体健康是什么程度。看到的多多发给自己的朋友,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