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中医

文 / 不劳而获劳小姐
2019-08-10 14:33
"【1】我的老中医

认识中医前,我滴酒不沾。

“不沾酒”有两个原因:一是怕酒后失态,二是怕伤及五脏六腑。

没想到把原因告诉中医后,他竟笑我无知。

他说,你学历比我高,可知酒是怎么来的么?

我回他,还真的不知道。

中医告诉我,所谓酒,五谷之精华也。他说,以前的人在田里劳动,干的虽然都是粗话,可却不像现代人这样那么容易中暑。因为古人有智慧,会在暴晒后,或者晌午的时候,喝上一两口酒,既解暑又解困。所以说,恢复体力的。现在的人缺乏常识,以为喝酒伤身。其实喝酒不伤身体,适量的酒反而养生。古人养生,朝饮茶,夜吃酒。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不懂酒,不懂酒文化,更不懂制酒的工艺,硬是把古人的智慧当做是糟粕,真是好可惜。

【2】

中医比我大三轮,身材修长,是个头发稀少的老头。

印象中,他家总是坐满了人,有些是来找他看病的,有些是被他治好,然后过来感谢他的。

他对病人非常细致,也非常严格。每次开药最多只会开五天,五天过后,必须重新面诊过才会开药。每晚看完病后,他都会在大厅里,给我们讲《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普及一些医理和药理。

我的中医经常说,中医在用药的分量上,是很有依据的。

比如,与妇科相关的数字是七,与男科相关的数字是八。数字也代表这方位,对应不同的颜色。以现在很流行的“豆粥”为例,如果你只是乱抓一把就扔下去直接煲,那只是填饱肚子,是不具备其它药效的。

再比如说,煮“豆粥”的时候,应注意每种颜色的分量搭配。像绿豆,入肝经,它的用量应该遵从数字4,可以选取4g、4粒或40粒等。红豆,入心经,它的用量,应该遵从数字3,可以选取3g、3粒或30粒等。黄豆,入脾、胃经。用量遵从数字8,可以选取8g、8粒或80粒等。白芸豆(或白色豆),入肺经。用量,遵从数字2,可以选取2g、2粒或20粒等。黑豆,入肾经。用量遵从数字6,可以选取6g、6粒或60粒等。煮之前把豆泡软煮食更方便,或者把豆炒熟后打磨成粉冲泡饮用。

中医还说了,古人养生讲药效,是用食物和药的偏性,去平衡人体的偏性。它的主要理念是阴阳平衡,源自于道家。所以我们平时不管是食疗,还是药疗,都要把握好用药的分寸。就算选择食疗,也要在分量上讲究一点。如果选择药疗,就要在熬药的时候还要注意熬制的方法和火候,不要浪费时间,浪费药材,也浪费希望。

【3】

除了对病人仔细,用药认真。我的中医还会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他们调制药酒。有次大家开玩笑说,喝了中医这么多好酒,要不咱们也凑钱给他买几瓶吧。

中医他这次没有拒绝,只是说,你们不懂酒,如果真的要买,就给我买几瓶五粮液吧。

后来我们还发现他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外出都会带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的是五粮液。每当觉得困了,乏了,就喝一小口,顿时就精神了起来。

于是我们总算发现了,中医好酒,尤其是五粮液。

有次他告诉我们,中国的白酒,他最喜欢五粮液,我问他为什么,他就说,一是因为这个酒的口感纯。二是因为这个公司懂酒,也懂酒文化。

你怎么就知道他懂酒了呢?我问他。

他解释说,因为五粮液这个名字取得好啊。“五粮”源于“五谷”,所谓酒,五谷之精华也。这个概念你们年轻人都不知道,它其实是从黄帝内经里来的,古人认为,谷为主,果蔬为辅。古人养生,从饮食习惯,食物的占比就非常讲究,很少会乱了主次。就像我们平时用药和煮药的时候,一样讲究,每一道工序都不马虎,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好。这才是我最敬他们的地方。

【4】我的老中医

现在,每当我在餐馆里看到五粮液,就会想起我的中医,想起当时在他家学习中医的日子。

记得中医曾跟我说:“‘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真正的好医生,是不会等着你病了才去治你赚你钱。而是在你平日好端端的时候,平白无故地嘱咐你要按四时的运作规律来作息。我虽然水平不高,却也想当个“上医”,可惜你们不配合。”

做酒的人,懂酒。不仅知道何谓之“好酒”,而且也知道酒到底为何用。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做酒的认真。现在想想,做酒和做中医,用药和煮药,倒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追求精益求精,都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才能在一个行业里立足,做大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