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界的顽疾 和“中医黑”出现的社会基础

文 / 自然视野十贰生
2019-08-10 13:03
"

任何医学的生命力在于疗效及成本。中医也不例外。

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是气血走行的通路,相当于中医的解剖学,无形而确实存在,是针、灸、推拿、砭石、拔罐等外治法的基础。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病理生理学,伤寒金匮则是内治法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

中医界的顽疾 和“中医黑”出现的社会基础

然而,中医院校的教授们,扪心自问,可曾通晓全部?有多少比例的为人师表者在滥竽充数、自欺欺人?以其昏昏,怎么可能使人昭昭。

低效、无能的教育体系,致使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耗费五年宝贵青春时光,却没有建立一个成体系的理论认知,以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从业人员虽多,但会治病的医生过少,一知半解的庸医反而占了多数。

中医界的顽疾 和“中医黑”出现的社会基础

庸医不会辨证论治,于是开大处方,堆砌药物,散弹打鸟式地治疗。既贵,疗效又差,副作用还大,令大众失望。更有甚者,装神弄鬼,败坏中医形象。

这是中医黑出现的社会基础。

这一现状的根源在于,中医界沿袭了近千年来的思维弊端,习惯于引经据典,咬文嚼字,知错难改。他们重视的是追忆过去,而不是创造未来。

一千多年过去了,伤寒论和金匮里面的错误或者后人所加的一些废话,后世名医发现错误后,并不改正,文字依然如旧,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大量的时间浪费在阅读错误然后纠正错误上。

中医界的顽疾 和“中医黑”出现的社会基础

倪海厦有言:汉唐之后,中医几乎无长进,唯一发展出的温病学说,又被现代抗生素的强大优势碾压。

现在,如果一个西医依然捧着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学习解剖,同行一定会嘲笑他的迂腐,但这个现象在中医界却是常态。

为什么不像西医一样?留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新书替代旧书,令其更生动,更易学,为新学者减负呢。似乎很少有中医人有志于此。继承尚且不足,谈何超越。

中医界的顽疾 和“中医黑”出现的社会基础

最终,中医给人以暮气沉沉、报残守旧之象,缺乏西医那种创新勃发、不断迭代升级的活力。

自己不努力,没人能帮你。

目前,中医学界已掉进论战陷阱,不仅跟中医黑互怂,自己各流派间(经方派、温病派、火神派等等)也在彼此相轻,纠缠于口水战,浪费时日,更因失去了客观的态度,难以静心凝神于医道体悟和医术精进,忘记了根本,于学科发展无益。如疗效不佳,必成笑柄。

中医界的顽疾 和“中医黑”出现的社会基础

糟点多多,但是那些占比少数的优秀中医师奋力撑起了中医的生存空间。可惜的是,这些人多数安于现状,不愿意将自己的医术传之于众,造成优秀的中医师培养速度极慢,整个行业停滞不前。

明治维新后,日本曾一度废除中医,后又复兴。原因在于中医可以治愈部分西医治不好的疾病。然而,现在危机隐现。

中医停滞不前,西医却从未止步。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PD1单抗和免疫细胞过继(CAR-T为代表),治疗策略就是:重新激活对肿瘤细胞选择性失能的免疫系统,来清除异己。

这一治疗理念,像不像中医一直引以为傲的“扶正祛邪”?基因编辑的诞生,宣告人类第一次掌握了改进人体先天禀赋的工具。这样的进步速度令人惊叹。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面对这种进步速度,不知中医界的领军者们有没有危机感?

如果中医人自己不争气,当其精华被西医完全吸纳后,将有丧失立足之地的危险。

中医界的顽疾 和“中医黑”出现的社会基础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