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开中医学-卓越中医骨伤班,管理学实行大类招生
各位考生和家长、各位腾讯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腾讯教育推出的招办发言人栏目,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招办副主任王鹰。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带领大家了解我校2019年的招生政策。
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成为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始终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1.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4.64%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5233人,专任教师1478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1.8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4.64%,有博士生导师346人。学校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4人,等等,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
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位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囊括4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2016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在教育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2017年,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临床医学和毒理学与药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是全国中医药高校中国家重点学科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数量最多、涵盖专业最广的院校。
承担科技部“97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770余项
学校现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0个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共计50个。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承担科技部“97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770余项。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成果作为唯一的中医成果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成为中医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批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我校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坚持立德树人,探索“院校-师承-家传教育”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秉承“大医精诚”精神、传播先进思想、促进学术发展、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现有中医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人文学院等教学单位。
学校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原则,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
作为医学生培养“医教协同”重要基础,我校现有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家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医堂中医门诊部。近年来,学校遵循“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原则,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搭建了区域标志性的高质量中医药服务平台,建立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和第八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另有中日友好医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数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完成)、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
作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排头兵,我校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高校,也是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现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名,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优势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参与完成)、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
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
建校伊始,学校就成为新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攻读中医学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到目前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1996年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设立了我国第一个在国外高校独立颁发医学学士学位项目。率先在世界50强高校中开办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开设“中医学-生物学”双学士学位教育。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获欧盟认可的第一个中医学硕士学位项目。开设我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的博士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9年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合作,在美国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儿科门诊,持续推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与发展。
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
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魁茨汀中医医院,开创了中国大学在海外办中医特色医院的先例,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典范。2012年,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中医药孔子学院,将中医药课程纳入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实现了文化交流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首创了集医疗、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为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北中医方案”,先后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6大类别的学生社团85个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相当丰富,大型赛事活动贯穿全年,设立了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权益节等。我校还有涵盖了艺术特长、传统学术、公益实践、体育健身、语言文学和专业技能6大类别的学生社团85个,如耳针协会、手诊协会、推拿协会、武术协会等,为在校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平台。我校师生共同创作表演的校园原创舞蹈诗《岐黄志》,从“杏林学子”视角出发,古今巧妙结合,诠释最富盛敏丽的大义情怀,并先后赴法国巴黎、戛纳等地巡演,在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我校岐黄志愿者,每年参与志愿服务人数超过1.6万人次,服务时长达200万小时,先后参与2015年世锦赛、2017年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家级重大志愿服务项目;同时,我校还每年选派社会实践团队50余支,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学生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共114项
同时,我校在创新创业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校先后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挂牌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分园。学生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共114项,其中省级二等奖以上23项、国家级三等奖以上33项。目前获得我校资金和场地支持的入驻我校“杏林众创空间团队”达到43家。借助于创新创业教育,可有效提升同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近五年就业率平均在97%以上,深造率平均在40%左右,位列在京部属高校前列
我校近五年就业率平均在97%以上,深造率平均在40%左右,位列在京部属高校前列。我校毕业生毕业后主要是到各级各类中医医院、西医医院、社区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等单位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到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或教学工作,到医药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以及继续国内外深造。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毕业生近几年来就业匹配率较高,近八成以上毕业生从事跟本专业高度相关工作,同时毕业生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平均超过3个。
今年面向全国范围招收本科生1900人
下面,跟各位考生和家长介绍一下我校今年的招生政策。我校今年面向全国范围招收本科生1900人,招生类型涵盖了普通统招、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我校今年在全国各省份普通统招计划均不低于去年,具体请考生和家长关注我校后续发布的招生计划。
中医学下新增中医学(卓越中医骨伤班)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中医骨伤科临床专业人才
2019年招生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在中医学下新增中医学(卓越中医骨伤班)专业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中医骨伤科临床专业人才。采用5+3一体化培养模式,五年本科教育加三年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阶段包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是管理学三个专业今年采用大类招生,这三个专业分别是公共事业管理(卫生健康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大健康产业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大数据管理),主要是培养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产业等相关单位和领域从事健康与医疗卫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公共管理类只招生理科生。考生按照公共管理类进入学校,大一结束后进行专业分流。大一结束后进行专业分流;三是针对浙江和上海综合改革地区考生的选考科目进行了微调,部分专业从化学、生物、历史三选一调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选一。
平行志愿原则上不超过105%调档
今年的录取规则延续往年,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平行志愿原则上不超过105%调档,对于体检符合要求,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的考生,承诺调档后不退档;二是今年仍然不设置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专业录取采用分数优先、遵从志愿的原则,今年很多省份合并了本科批次,请考生慎重选择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最后一点其实是一个提醒,因为我校医药学类专业的特殊性,对于身体有特殊情况的考生,请务必要仔细查看有关体检规定,慎重报考我校相关专业。
21个专业,涵盖本科、本硕连读和本博连读三个培养层次
我校今年招生为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公共管理类、药事管理、护理学、英语、法学等共21个专业,涵盖本科、本硕连读和本博连读三个培养层次。下面针对考生和家长关注较多的几个特色培养模式进行介绍。
中医学(岐黄国医班)采用本博融通的一贯制培养架构
我校2011年开设的中医学(岐黄国医班)专业主要培养能运用中医诊疗思维方法、技能、现代医学知识,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或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采用九年一贯制,搭建“基础阶段+临床阶段+拓展阶段”本博融通的一贯制培养架构。培养过程中结合师承教育、国学经典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际化视野拓展等环节。实行贯通设计、分段考核、动态管理,在入学之初即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习与临床指导。其中前两年半在中医学院完成通识课程、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后在临床医院完成临床课程、实习、规范化培训以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等工作。特别是建立了“基础阶段跟师见习+临床课程阶段一对一导师制+临床轮转阶段专家小组集体指导+专科学习阶段博士研究导师负责制”的师承模式。对于岐黄国医班的学生博士阶段可选择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符合条件可取得执业医师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
2012年我校开设了中医学(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采用“5+3”培养模式,以研究生及住院医师双重培养目标为指引,实行五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与三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通过“5+3”一体化培养模式,学生可在毕业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学校依托名医和名师等优势资源,遵循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律,由“医教研三位一体导师组”全方位指导学生临床跟诊、经典学习、中医科研,另一方面注重传承的同时力求创新和实践教学,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中医学(实验班)是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共建项目,获得国家教育与行业双领域的政策支持。实行“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家传教育”相结合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执行课程整合后的教学计划。注重中医文化的熏陶、中医思维的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的训练。
时珍国药班计划是我校四年制中药学下设置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高水平中医药研究能力的中药学专业精英人才,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择优考核,考核优秀者本科毕业后可申请进入海外培养平台学习,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后回国攻读博士学位。
我校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医学精英教育相结合,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欢迎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待与大家9月金秋相聚北中医。
考生和家长可通过我校招生信息网和微信公众号获取我校今年招生信息,同时可通过拨打招生咨询电话和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咨询。另外,我校在6月15日晚在良乡校区举办杏林学堂活动,邀请到我校著名教授为考生和家长做中医药相关讲座,欢迎有意愿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考生和家长到校参观。最后祝各位考生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考取满意大学!欢迎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待与大家9月金秋相聚北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