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胆囊炎,国医大师邓铁涛治有良招!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7-03 15:31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导读:

胆,六腑之一,玲珑小巧。人们在表达真心相对、以诚相待时,常用肝胆相照来形容,其实胆与肝还真是毗邻而居,胆在肝的庇护下成长。虽是如此,胆还是容易生病,比如胆石症、胆囊炎,都易找胆囊的茬。面对胆结石、胆囊炎,该如何治疗呢?

胆结石、胆囊炎等病辨证治疗

湿热型

相当于胆总管急性梗阻和急性胆管、胆囊炎。

证候:起病急剧,右上腹剧痛,恶心呕吐,厌食,口渴喜饮,高热,恶寒,发黄,右上腹硬满拒按(压痛,反跳痛,肝及胆囊肿大),小便少,大便秘结,粪便白色。舌质微红,舌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洪数。

治法:以清热、利湿、利胆为主。

方药:

①胆道排石汤一方:黄芩10克,枳壳10克,枳实10克,木香20克,大黄6克,茵陈蒿30克,银花15克,芒硝30克(冲),加水约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2剂,分4次内服,即每6小时服100毫升(孕妇不忌,但芒硝、大黄应减量)。

②胆道排石汤二方:黄连3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木通10克,大黄6克。每日1剂。

上两方可酌情加入金钱草30克或大叶蛇总管(虎杖)30克。

气痛型

相当于无明显梗阻与感染的肝管、胆总管及胆囊结石及某些慢性胆囊炎。

证候:右上腹短暂的或轻度的隐钝痛,间歇时如常人。常有口苦,恶心,食欲不佳,或食后心窝部不适,或有轻度巩膜黄染,上腹部轻度或明显压痛,小便清利或黄,大便如常。舌苔薄白或净,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通瘀。

方药:

胆道排石汤三方:黄芩10克,枳壳10克,茵陈蒿3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青皮10克,陈皮6克。

化脓性溃疡型

相当于胆石症并发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胆囊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肝脓肿等。

证候:除有湿热型证候外,尚有寒热往来、谵妄神昏、持续腹痛、肌紧张、拒按或反跳痛、休克等征象。

治法:宜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正虚邪陷型

相当于胆石症伴有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者。

证候:隐钝痛持续存在,神志不清或昏迷,面色枯萎,语声低微,皮肤黄晦,间或青紫,甚至有出血倾向;腹部气膨,轻度压痛,肝脏肿大,并多有触痛,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质绛紫,舌苔干枯如砂皮样,脉弦数或沉数。

治法:芳香开窍,镇静,清热解毒。

方药:发生肝昏迷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舌质紫绛而干,宜用清营汤。若语声低微,可加西洋参(或党参)。


针刺及其他疗法

01

针刺疗法

取穴:胆囊穴、阳陵泉、胆俞(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太冲、内关、足三里。

针法:每次选2~3穴,取中强刺激。亦可用电针。

图:内关

02

耳针疗法

取胆、交感、神门穴。可配体针胆囊穴,均强刺激。

本病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有寄生虫病者,要彻底治疗。患过胆囊炎的,应注意不要过食燥热食品,或定时煎服金钱草作清凉饮料,以预防复发。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macskf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