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一下民间中医的:八卦脏腑妙解
清末民初四川医家何仲臬先生,曾在锦江之滨举办国医学院,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才。他以“西江月”调写成《脏腑通》一书,作为学生便于背诵的课本。《脏腑通》大部分结合八卦之理,阐发内、难、金、伤等中医经典的精髓。现举数阕,剖析如下:
第一节脏与脏相通
心 肝
离火在天为电,震雷引以为鞭;
心怒遽动将军官,气结胁间不散。
厥阴肝气上逆,心痛疼热不堪;
舌卷囊缩病相连,皆是二经之变。
离为火,震为雷,离火在天之象,有如电光闪闪,闪电之后,继闻隆隆震雷之声,这种现象好似震雷拿着闪电作它的钢鞭一样。淮南子所以说:“雷以电为鞭策。”结合人体脏腑来看,离火即指心火,震雷乃指肝经之气,离震二卦既如天之雷电,心肝二脏功能也象雷电活动之密切,若一脏有病就会立即引起另一脏发生病变。怒虽为肝之志,但怒之由起于心,如心中火起,就会立即触动动肝气横逆,而引起胁下胀满,心痛疼热,舌卷囊缩等心肝二经的各种病变。
心 肾
离火原为心脏,坎水则属肾经;
坎中一阳会离阴,心肾相交无病。
既济中藏未济,微理阐自易经;
水气上泛作奔豚,思患预防要紧。
坎离水火即指心肾,坎中之阳和离中之阴相会,这是心肾相交,坎离既济之象;若火上炎而水下流,则为心肾不交,坎离未济之象,这是易学阐明的一条隐微之理。并举出伤寒发汗,烧针误汗,必然导致心液不足,神气浮越,肾邪乘之上冲而作奔豚之证,见此征兆,必思患预防,治发病之先。
第二节脏与腑相通
心 大 肠
乾道天行甚健,离火为日为天;
大肠不通心火炎,必然谵语狂乱。
伤寒神错谵语,大承气汤为先;
泻心汤用大黄连,已可窥其崖岸。
此以乾卦健运不息之性,比喻大肠腑气以通为顺之功;以在天之离火药味如一丸红日,喻人体的心神。若天道不运,则表现为大肠腑气不通,大肠腑气不通,则心火上炎,扰乱神明,而发生谵语狂乱之证。并指出按《伤寒论》之法,首选大承气汤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曰:“亢则害,承乃制”也。何氏又以天火同人之卦象,来阐述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热痞之理。同人六二爻辞曰:“同人于宗吝。”此言物党相分,用心偏狭,乃鄙吝之象。有如太阳病误下,造成热邪陷于胸中,中焦痞塞,相因为患,而成热痞之证,所以,必须用大黄黄连泻其心火以通中焦痞塞,从这些道理就可以瞧见医易相通的边界了。
肝 胃
肝经在卦为震,三爻一阳二阴;
仰盂变作覆碗形,直犯阳明胃分。
气上冲胸堪证,上引如怀可征;
乌梅丸治气冲心,皆是圣经明训。
震如仰盂之象,艮如覆碗之形,震卦乃一阳排二阴而上,但亦可变为艮卦一阳排二阴而下。肝象震木,艮为胃土,若肝木气盛,必然克制胃土,而出现气上冲心,胸腹紧胀,发生上引如怀之感。可用仲景乌梅丸制其肝而和其中,则肝胃不和所致诸证,皆可随之而愈。
第三节腑与腑相通
胃 大 肠
胃为水谷之腑,大肠传导之经;
艮土一气贯乾金,变化神明无定。
二经痞满燥定,芒硝枳朴生军;
热结旁流气已行,甘草硝黄可任。
胃在后天八卦为艮土,而在先天八卦为震木,震木变艮土,表示谷入于胃,木能疏土的生理之常。而大肠传导之腑,在卦则为乾金之性,如果发生乾金之气刚劲太过,金失润泽,则震木皆从燥金之化,有如秋金当令,草木黄落,则胃中水谷至肠则全变燥屎,而成二经痞满燥实之证。故曰:“阳明病,胃家实也。”当主以大承气汤。若热结旁流,虽燥屎未化,但气已通行,则可小其制,仅用调胃承气汤微和胃气则可以了。
大 肠 胆
东南巽木为胆,西北乾金大肠;
后天八卦列两旁,气化一升一降。
设今二经同病,便闭胁痛难当;
烦渴龙胆泻肝汤,并与大承推荡。
胆为巽木,于后天八卦位居东南,其气主升;大肠为乾金,位居西北,其气主降。若胆经之气过升,则为胁痛、烦渴,当用龙胆泻肝汤,以泻其肝气的过升;若大肠腑气不降,则为腹满便闭,必用大承气汤,推荡腑气下行。
▍声明:
○ 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雷涛医师微信号:342218535,欢迎投稿交流唠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