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衰亡的原因之一:中医药是背锅界的“扛把子”!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6-05 19:18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中医药是背锅扛把子

总有人拿中药有毒来说事,老百姓们也经常引用:“是药三分毒”提问中医师。

于医于患,都有必要正本清源,所以我想讲讲中药的“毒性”是怎么一回事。

NO.1

“毒药”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天宫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战国的《黄帝内经》也多有用“毒药”一词指代药物。

“毒药”是我们中医早期对所有药物的统称。

中医典籍中所称的毒药,指的就是药物。

那么中医是怎么来定义“毒药”的呢?

明代医家张景岳有这样一段记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也,所以养人之正气。”

可见中医认为的“毒”,是“偏”的意思。

具有纠正人体生理失衡作用的偏性,即药物的药性,也即是药物的偏性,称为毒性。

中医认为人体出现疾病,是自身的生理机制产生了偏差,从而出现了病理现象。

中药治病的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外在物质的偏性,纠正身体内在失衡的状态,从而达到扭转病理,回归生理的过程。

所有的药物都是以毒攻毒,即以偏纠偏。

NO.2

人生在世,病困在所难免,这事今古一如。医药就是实践的学问,为应用而生,我们认为天下无弃物,物在世间,必有其用,就看你用什么眼光来审视。

华夏民族有高超的智慧,注重不竭尽天地之力,注重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

直至近代以前,农耕文明一直都保持生态自循环,自然界的一切都让他们可持续的发挥出极致作用。

中医药就是在这种思维中诞生的,去探索天地间一切物质的价值,而且指导思想是不破坏他们的生态。

滋养生命用食物,其他草木金石呢?

先贤通过实验其气味功效,并驾驭他的偏性,供我们药用。

我们对很多古代典籍都存在误读误解。

比如说这一条:《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有人解读说神农为了医药,亲尝百草,中毒都有很多次。

这明显是对古汉语中“毒”字的误读误判。

其实是我国上古的医药学家,在研究自然生态产物的过程中,经过研究比较并实验,发现各种草药的偏性,并研究其应用价值。

以神农为代表,在考察百草的过程中,明确其中有七十种草本具有特殊“偏性”,从而可以入药,可供药用。

这就很符合逻辑,也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应用学科都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NO.3

世界上所有的传统医学,在受到现代医学的冲击后,全部都进入了博物馆。

唯有中医学一枝独秀,是因为华夏医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构架并完善了驾驭药物的理论,并籍此相当好的指导了医疗实践。并在几千年的实践总结中不断更新发展,展现出惊人的活力,以及过硬的疗效。

及至近代,虽受到现代医学冲击,有所萎缩。然而因为仍有诸多现代医学根本无法取代的疗效,故而仍旧傲然挺立。

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将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章节。

WHO世卫组织都很看重中医药,因为其中很多理念具有先进性:

中医用药的核心理念就是“化毒为药”。

我们对中药是这样看待的:药贵合宜,法当应变,得其当,乌头可以活人,不得其当,人参反以杀人。

不论什么毒,不论其药物的偏性有多强,只要正确利用就是治病的良药,反之,不论药品有多么稀有、多么补益,只要错误应用,便是化良药为毒鸩,伤生害命。

所谓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药品从药性上谈,其本身没有高低上下贵贱之分,每种药性都有其适用的一面,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适用。

用的恰到好处,不但有益患者,且世无弃物,有机而完美的生态自循环。

NO.4

世间的事物本身是客观存在在那里,中药运用是讲究理法的,用药不正确产生的医源性问题,本身是人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比利时流行长期服用大量厚朴、防己等中药减肥,有不少人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因此当年学界提出中药可以导致肾病的结论。

上世纪,台湾有很多人善自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治疗肝炎等疾病,出现了严重问题,最后将龙胆泻肝丸大批特批。

实际上,绝大多数患者是不应该服用此药的,其中几乎所有的用药都不是中医师开具的处方。出了问题,让中医药背锅,你们的心不痛吗?

看看纯正的中医师的治疗肝炎案例吧,治病不是这样用药的。中医师辩证论证是有严格规范的。

详细查了些诸如此类的报道,就发现几乎都是人祸。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中药注射剂的问题,但凡有就医体验的人,细心想想,不论是中成药也好,中药注射剂也好,除了制剂的工艺水平问题外,去医院就诊,开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的医师,他们是不是中医师?

从我门诊观察的结论来说,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药制剂,是西医开的,而使用这些药物治病,要有深厚的中医功底的。

他们有没有四诊合参?

有没有望闻问切?

对中医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有没有了然于心?

有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学?

(是系统学习,不是西医院校中装点门面的学了些许学时的中医学概论哦,那离中医临床治疗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数以百万计外行,如此大量的使用中药制剂,出些医疗事故,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吗?

这能怪中成药不好吗?能怪中药注射剂不好吗?

除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遗症外,对患者到底有多大好处?

说到底,最反对乱用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人,恰恰就是我们中医师。

因为出了问题,居然最后都怪罪到中药、中医头上。

如此大量的中药乱用现象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

正真的中医药行业从业者,为什么要帮你们背锅?

其实中药一定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才行的,没有用药指针而乱用药,从而产生了危害,这个责任在哪里?

要知道药用对了才能治病,用的不对,是使用者的问题。

这么简单的逻辑问题,却把屎盆子扣在中药上,甚至进一步推论中医不合理。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好比酒驾肇事,产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当然是酒驾驾驶员要承担刑事责任。你能去处罚酒厂吗?

NO.5

中药运用其偏性的治疗理念,与西药有本质区别。

中药在理论指导下运用,如果对疾病本质分析透彻,处方配伍能紧扣病机,用的正是他的偏性而改善病理,所以叫做“化毒为药”。

从中医学理论体系内的角度讲,中药用的对,是没有副作用的。因为中药的偏性,就是作用,称为“正作用”。

话说回来,医术总有高下之别,不可能人人都是扁鹊在世,故而中药所谓的副作用,主要是在于不当运用。但一个久经职业训练的靠谱中医师,是可以将毒副作用,控制在非常低的范围内的。

西药的副作用却非如此,即使正确合理运用,而毒副作用无法避免。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美国等22个发达国家调查结果表明,因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导致的死亡人数,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是第四大杀手。

几乎九成以上的西药,从历史角度而言,临床应用寿命都很短,临床运用不多久就会因致命的毒副作用而退出医疗舞台。

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20世纪六十年代,用“反应停”治疗孕妇呕吐,导致万余名新生儿类似“海豹”一样,他们缺胳膊少腿。

1982年,欧美发现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会导致“粒细胞缺乏症”。此药在临床运用超过半个世纪,如此可怕的副作用,造成了大量血液病患者。

2005年春晚节目“千手观音”21位演员中,18位因西药致聋。

……

前段时间,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茅益民医师和八五医院陈成伟医师,在消化疾病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

该研究纳入308家医院25927例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引起肝损伤西药占(73.19%),其实此研究水分很大,因为大比例的将生化类保健品纳入到“保健品和传统中药”一项中进行统计。其次中药引起肝损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来自西医不当运用中药制剂,这种重要因素都未做分类研究并合理归类。极大的误导读者。

即使不把这些因素剔除,尽管研究是综合性医院医师的片面结论,但仍可看出中西药物安全性比较上,中药是相当安全的。

NO.6

有个天天发生的场景值得深思:

很多中医黑,超级有意思,坚决不信中医,结果去综合性医院看西医,照样配回一堆中药、中成药!

绝大多数西医师用中药制剂,完全当套餐开,没有望闻问切,没有四诊合参,没有症状鉴别,没有症候鉴别,没有三因致宜等等。

不用出肝损伤才有鬼嘞!这种药物性肝损,应该放在中医、中药的账上吗?

讲真,中医师用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总量,比起西医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这个神奇的年代,中医拼命开西药,西医拼命开中成药!

用对药,产生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叫副作用,用错药,还栽赃,叫下流。

在近200年的药物史上,几乎市面上通行的每一种西药,都经过了科学实验,但绝大多数都因为经不起临床实践而被淘汰。

可以这么说,今天正在通行的大部分药物,在不久的将来,依旧会因致命的毒副作用而被临床淘汰。

合理运用中药,可以做大样本研究的,毒副作用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中医药在活体上运用了数千年,其实并不惧大样本研究。

假以时日,待国力强盛,我相信真正的科学会还中医药一个清白。

中医药行业从业者,都是背锅的扛把子,并非浪得虚名!

大家忍一忍,再多背几年,相信会出头的。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macskf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