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配伍的极致良方,千古名方麻黄汤,它究竟有哪些神奇之处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19-04-21 16:20

在《伤寒杂病论》中,麻黄汤的出场率也是相当不错,而且与桂枝汤联系紧密,还是一个具有千变万化的经方。在《伤寒论》里,麻黄汤的地位一点也不亚于桂枝汤,而且还是太阳伤寒证的主方。在临床运用上,也是颇具特色,但是由于此方极其巧妙,非普通人士多能窥得其中奥秘。

在《伤寒论》中,记载麻黄汤最经典的记录条文是“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也就是说,麻黄汤在这里的作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要针对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而设立的,在舌脉上,主要以舌苔薄白,脉浮紧为要点。在这里,麻黄汤主治的是外感风寒表实证,现代研究发现,麻黄汤可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只要辨证属于风寒表实证的都可以。

麻黄汤的组成也一样是几味极其简单的药,据《伤寒论》原文记载,麻黄汤由“麻黄三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组成,按照这个方子的原方计量,应该是麻黄剂量最大,但是现代很多医家用麻黄汤的时候,变成了杏仁剂量最大,这其实有违仲景原意,按照汉代经方计量的换算,麻黄三两相当于现代的46.875克,而70枚杏仁最多30克而已,所以,按照仲景原著,自然该方以麻黄“马首是瞻”。

既然说到这里,不妨来剖析一下麻黄汤的君臣佐使吧。麻黄汤以麻黄为君,主要起到发越人体阳气,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桂枝为臣药,起到透营达卫,解肌发表、温通经脉的作用;杏仁为佐药,起到降利肺气、驱散风寒的作用;甘草为佐使药,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这样十分简单的四味药组合在一起,就能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诸症可愈。

当然,这个方子的配伍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其中还另有深意,暗藏玄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麻黄虽然为君药,但却与桂枝相须为用,既能帮助麻黄解表,增强发汗之力,又能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以缓解;麻黄与杏仁互为药对,一宣一降,可以加强宣肺平喘的作用;麻黄与甘草互为药对,能够起到减缓麻黄的毒性,并有增强麻黄止咳平喘的作用。

在麻黄汤里,麻黄与甘草二药,可以说是最为玄妙的,麻黄与其他三味药,均有相须相佐之用,可谓是“雨露均沾”,尤其是桂枝的配伍,既可以发卫分之郁,又可以透营分之邪,被柯韵伯评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而甘草与方中其他三味药也是“同舟共济”,在麻黄汤里,既可以缓和麻黄、桂枝组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至于过猛而耗伤正气,又可以调和麻黄、杏仁组合的宣降之力,使解郁平喘得到更好的发挥。

当然,麻黄汤在煎服法上也是有讲究的,按照张仲景原意,将这4味药,用1800毫升水,先煎煮麻黄,待到水煎去400毫升时,去掉煎煮麻黄时药液上面的泡沫,再将其他三味药放进去,直到药液只有450毫升时,去掉药渣,趁热喝药,每次160毫升。喝完后也盖一个薄被子,待身体微微汗出即可,不需要喝粥,其他将息(调养休息)法同桂枝汤。

由此可见,麻黄汤堪称是千古名方,无论是从它的药物组成,还是它的配伍、用法用量以及调养法则,都是经方之中极其独特的,尤其它的配伍可以说是精妙到极致,即便桂枝汤的配伍与其相比,也略有逊色。但是由于方中麻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宛如一把“双刃剑”,一般医者难以驾驭,所以在使用麻黄汤时,也是需要谨慎的。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