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鱼腥草——清热解毒

文 / 骨大夫
2019-03-30 10:50

“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滇南本草》鱼腥草篇

今天

给大家介绍一味中药药材

鱼腥草

鱼腥草(在四川又名折耳根),中药名。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于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性味归经

辛,微寒。

归肺经。

免费咨询微信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健胃消食

主治病症

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文献记载 1《名医别录》:“主蠼螋溺疮。” 2《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3《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5《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 6《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用法用量
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免费咨询微信

药方选录 1外感风寒,痰热喘咳:配桑白皮、黄芩等。 2肺痈吐脓:单用或配冬瓜子、桃仁、鲜芦根、桔梗、甘草等。 3痔疮坠痛:煎汤熏洗。

蕺山,即今浙江绍兴,古为越都,是越王采食蕺菜(鱼腥草)之地。2000多年前,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战争多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越王勾践和夫人成了吴王的奴仆和臣妾。三年后,勾践卧薪尝胆,节衣缩食,上山采蕺(鱼腥草)为食,后由弱变强,打败了吴。

点击了解清热解毒方子

-END-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中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