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久病入络」与郭子光先生的「通络固定方」涨知识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导读:今天学习一下郭子光先生对“久病入络”的看法及其独到的处方用药。
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倡“久病入络”之说及其通络治法,是对前人瘀血学说及活血化瘀治法的发展。
叶氏认为“经主气,络主血”,“初则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络脉阻闭,瘀更深一层,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之由。
络病因“邪非在表”,故“散之不解”;“邪非着里”,故“攻之不驱”;且“补正却邪,正邪并树无益”,于是提出通络治法,却也别开门径。
叶氏通络治法,包括辛温、辛润、辛咸等具体治法,其中尤以辛咸通络法最具特色,亦称虫类通络法,常用全蝎、地龙、穿山甲、䗪虫、蜣螂等药搜剔络脉,松动病根。
01郭教授根据叶氏所述及自己的临证观察,“久病入络”的证候,至少具有下述三条特点:
① 病久顽固不愈。
② 有固定疼痛部位或包块,或较为固定的发作性症状。
③ 一般活血化瘀或缓解症状的药物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其中①条必具,加上②、③条中任何一条,即当考虑络病的。
可能他以“久病入络”学说为指导,师古而不泥古,常以全蝎8~10g(水洗、同煎)、地龙15~20g、僵蚕15g为通络固定方,再据寒热加味;
或取其通络之义,在常规用方中加入甲珠、桃仁、桂枝等行散逐瘀之品,可治疗多种经久不愈的神经痛,往往应手取效。
如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臂丛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以及其他神经痛。
02他认为,这类久痛入络的病症,往往既有络脉瘀滞的邪实,又有气血亏损的正虚。
在其疼痛发作期,万不可补,愈补愈滞塞,愈痛气愈虚,故古有“痛无补法”的垂训。
一般都当从实论治,骥其通则不痛,以通为补。
事实上往往因为疼痛停止,精神爽快,饮食、睡眠也随之改善,于是气血渐趋复原。
他以“通络方”加甲珠或蜈蚣,配入常规用方中,治疗顽固性腰腿痛、肩周炎等,多能迅速缓解疼痛;将“通络方”加入常规用方中,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也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以“通络方”加蜈蚣,配合常规用方,治疗风痰入络所致之面神经痉挛,能迅速控制症状。
郭教授观察到,疼痛愈甚,其止痛效果愈显著,而对绵绵作痛、症状轻微者,其止痛效果反而较差,后者多系虚证突出,属于“不荣亦痛之类”。
03郭教授指出,所谓“久病入络”,其“入络”之邪包括风、寒、湿、痰种种,不仅指瘀血滞络。
他观察到,久治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等,其中难以控制的喘咳,多是宿痰入络所致。
宿痰入于肺络之证,病根较深,故一般的宣肺、祛痰、平喘、降气之品,往往难以奏效,而用虫类通络法松解肺络,促其宿痰排出,常能收到顿挫喘咳之效。
他以“通络方”配入小青龙汤中,治疗顽固性寒痰性喘咳;与二陈汤加竺黄等合用,治疗顽固性风痰性痉咳等,常收桴鼓之效。
这是他对“久病入络”学说的发挥,兹举脉案数则以示范。
一. 神经痛案
马某,女,62岁,退休干部。2011年2月23日初诊。
病史:患者5年前起病,右侧面部上下颌连及鼻翼、眼、耳呈发作性剧痛,某医学院附院诊为“三叉神经痛”。
近年来发作渐趋频繁,3日前因呵欠引起复发,部位如前,呈烧灼样、针刺样剧痛,阵阵发作。深夜睡中痛醒,亦常因言语、吃饭等引起发作。以往服止痛片有效,此次效果不明显。要求中医治疗。
现症:患右侧面部上下颌连及鼻翼、眼、耳呈发作性剧痛,始终以手扶按患侧,面色潮红,形瘦体弱,患侧眼目红赤,舌瘦红干,苔薄黄,脉细数。
辨治:辨为络脉瘀滞、郁久化热之证,用通络固定方加味:
全蝎10g(水洗、同煎),地龙15g,僵蚕15g,丹皮15g,延胡索15g,白芍30g,石膏30g,忍冬藤30g,甘草10g。
浓煎,每日1剂,忌辛辣食品。
上方服用1剂,疼痛锐减;服药5剂,发作中止,此后每2日1剂,续进3剂,触按鼻唇等处未引起发作。
后以制首乌、白芍、生地、鸡血藤、枸杞子之类养血柔肝,间断服用8剂,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郭教授诊治各种神经痛,常据其局部及全身症状、疼痛性质,辨其寒热属性及其兼挟之不同。再据不同病种及病性,分别予以通络固定方为主加味治疗。
其中,血管神经性头痛,属寒证者酌加川芎、羌活、细辛、白芷、荜茇之类;属热证者酌加石膏、菊花、黄芩;属寒热挟杂证者在寒证加味的基础上再加石膏、黄芩。
郭教授还认为,本病必用全蝎搜剔络中之痰瘀才能获取捷效。
舌咽神经痛及三叉神经痛,属寒证者酌加细辛、当归、蜈蚣、延胡索;属热证者酌加忍冬藤、丹皮、赤芍;属寒热挟杂者在热证基础上再加蜈蚣、细辛。
坐骨神经痛,重加白芍40~50g,甘草10g,牛膝15g;痛剧者加罂粟壳15g,延胡索15g。其寒证酌加细辛、桂枝;热证酌加丹皮、黄柏、忍冬藤;寒热挟杂者则寒热证加味同时投入。
臂丛神经痛,因热证少见,故一般酌加蜈蚣、甲珠、鹿角霜、姜黄、麻黄少许宣通阳气。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寒证酌加细辛、桂枝、鹿角霜;热证酌加细辛、白芍、丹皮、黄柏。
带状疱疹急性其神经痛难忍者,则加罂粟壳15g,延胡索15g,再加板蓝根、银花、连翘、蒲公英之类。
各类神经痛痛止后,善后一般以养血柔筋为法,以制首乌、当归、生地、鸡血藤、白芍、木瓜、枸杞之类巩固疗效。
二. 顿挫喘咳案
李某,男,68岁,退休干部。2014年7月9日初诊。
病史:自诉10余年来每于咳嗽气逆之际遂即昏倒不省人事,1个月发作数次或数月发作1次。近月来,每日发作数次之多,呈痉挛性连续频咳,以致颜面通红,气逆不转,随之昏迷,历时数分到10余分钟不等,气息平缓方才慢慢苏醒,吐少量稠痰,服中西药无效。
现症:频繁咳嗽,痰少质稠,形体丰盛,唇甲微紫,苔白滑,脉弦滑。
辨治:此乃风痰阻络,引起一时性气机升降失调所致。乃拟通络、祛风、解痉、降气豁痰之法治之。用通络固定方加味:
全蝎8g(水洗,同煎),地龙15g,僵蚕15g,法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杏仁15g,天竺黄10g(冲),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4日后复诊,服上方后症状大减,服第1剂后即咳嗽短暂,仅昏倒1次。效不更方,续进3剂。
4日后三诊,一直未见发作。乃以柴芍六君子汤调理善后收功,服4剂。随访至今未见复发。除因感冒引起一般咳嗽外,未发生痉挛性喘咳昏倒现象。
按:郭教授细查该患者原服中药处方,皆为祛痰止咳、降气之品,在此加入全蝎、地龙、僵蚕之后却立效,经长期验证,始有通络、祛风、解痉有利于降气祛痰之治验。
其中,风痰痉咳如本案,常以二陈汤加三虫药;寒痰喘咳,轻症、重症分别以三拗汤、小青龙汤加三虫药;热痰喘咳,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三虫药。
此皆取通络、祛风、解痉,降气祛痰之义,曾治无数病例,均有良好顿挫喘咳之用。
郭教授还观察到此三虫药似有协同之功,因有些病例只用僵蚕、地龙加大剂量,或只用全蝎虽也有效,但不速捷。故其治喘咳重者,强调三虫合用,而一般喘咳则不必使用三虫。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述此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housheng68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