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药收住“盗汗”!治汗,先治脾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3-20 10:23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本草纲目验方解》、《中华临床中药学》、《内科学》、《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 我们来和您聊一个话题,这就是如何应对盗汗。

对此,本订阅号写过多篇文说,从不同的角度给您解说。今天这一篇,我们专门给您解说用一味药,来调治脾虚盗汗的方法。这就是妙用白术。方法如下——

准备白术四两,研成粉末备用。每次服用9克,用米汤送下,每日3次,服用时间距离吃饭要有一小时左右的间隔。

这个办法,最初为丹溪方。它的原型,要比这复杂得多。就是将白术分为四两,其中一两和黄芪同炒,一两和牡蛎同炒,一两和石斛同炒,一两和麦麸同炒。这样的炮制方法,如今已经不常用了。其主要目的,载于增进白术的药性。

这个办法为什么能治盗汗呢?因为它很好地改善了脾虚的局面。

说起盗汗,我们往往会想到一个词,就是阴虚。阴虚,生内热,所以就盗汗。这是咱们可能比较熟悉的说法。那么,脾虚和盗汗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这说起来不难理解。脾,主气血的生化。如果过一个人脾气虚弱,则必然导致周身气虚。气,有收摄、固摄津液的作用。如今气虚,津液不得固摄,故而容易化汗而出。其实,这种情况在白天和晚上,都可以出现。尤其是夜间,体表卫气本来就不足,这样气虚失固的局面就更加明显,所以我们就在夜里流汗。

这样的一种致病机制,在古代医家眼中,是十分受重视的。比如《景岳全书》就说:“阴证自汗或盗汗者,但察其内无火邪,又无火脉,便是气虚”。

值得一提的是,由这脾气虚而导致的盗汗、自汗,往往还有两种更进一步的变化。这两种变化,常常说明我们的身体出了严重问题。

第一种变化,就是无论白天还是晚上熟睡之际,心口窝汗比较多。这种情况,要当心脾气虚弱引发的心脾两虚的局面。就是说,此时的人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奉于心,使得心中气血虚弱。心气不能敛心阴,于是阴津随气而泻,形成了心口窝地方的多汗。第二种变化,就是四肢容易出汗。它往往提示我们在脾气的基础上,可能出现了脾胃虚寒的局面。因为脾主四肢,脾胃虚寒则津液不得运化,于是旁溢四肢,导致出汗。

因此说,一个脾虚的人,若心头容易出汗,四肢手脚容易出汗,就必须考虑是不是有心脾两虚,或脾胃虚寒的问题。这都是身体正气严重不足的表现,日久会带来大麻烦的。

好。回过头来,咱们继续说脾虚引发的盗汗。

在初始阶段,脾虚引发的盗汗,患者往往还有劳累、饮食后出汗更多,便溏、食欲不振、气短疲倦、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有齿痕等表现。这个时候,我们恰可以利用白术来调治了。

这白术,最初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它性味苦甘温,入脾胃二经,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它健脾的功夫特别好,脾气虚弱、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脾虚便秘、脾阳不振等症,都可以用白术来配伍其他药材调治。另外,白术本身还能止汗。《千金要方》、《丹溪心法》里面,都有利用白术来治疗汗症的办法。取的,也是它健脾益气,令气固摄津液之能有所恢复的价值。

总而言之,用白术来调治脾虚盗汗、止汗,是的确经得起推敲的。

但是,盗汗这个症状,原因确实有太多了。客观地讲,阴虚内热所致盗汗,还是相对多见的。因为白术性温燥,所以阴虚盗汗者,用白术不太适合。所以,咱们应用白术之前,还是要请中医师辩证,不可盲目应用。这是非常要紧的。

好了。文说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您一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