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终极问题:怎样运用经典经方看病?原创: 谦川中医
回答终极问题:怎样运用经典经方看病?
原创: 谦川中医 谦川中医 前天
许多学员在接触经典经方之初
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要归纳一大堆基础病机?
这个药证是从哪里推导出来的?
方阵和类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方阵可以统摄类方?
经典经方的知识框架是怎样的?
我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属于哪个部分?
怎样运用学到的经典经方知识看病?
这些问题的难度真是不亚于人生三连问……
的确,对我们凡人来说,输入的信息或知识如果很零散,就需要自己在脑中重新构建知识框架,才能在需要使用知识的时候顺利取出。(从这一点上人脑和机器是不是很像呢?你得有个文件路径,才能找到存进去的文件)这一过程就是传统的中医师带徒模式,周期长,且需要“悟性”。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方知识体系,常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构建出框架;我们又不能抛妻弃子脱产跟在许师身边2年,让自己慢慢构建这个框架,怎么办呢?
小编真想往大家脑袋里画一张经方地图,三维立体的那种,每输入一个零散的知识点都能自动归类。
许家栋老师一定是听到了大家的心声!
2019年2月28日,许家栋老师在湖南省醴陵市中医院授课时,特意为学员讲解了经典经方辨治的过程,把整个看诊分为四步辨证法则和三步施治法则。听完下面这一段,小编一下子觉得学习的思路清晰多了,前面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小编当然不敢吃独食,这就放出来跟大家分享:
以下为视频主要内容的精简版,送给心疼流量的你:经典经方是如何看病的?
辨证法则
经典经方的辨治过程是标准化的。
从病人进入门诊开始,第一步是采集四诊资料,包括望闻问切。当然这个望闻问切和大家原来学的有很大不同,比如从津液的输布出发,观察人体的官窍。(这部分基础内容在《经典经方四诊采集方法》课程中已有涉及,在“许家栋老师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系列讲座”目录下,本系列课程为免费体验课,欢迎大家点击“阅读原文”回看)
第二步是辨基础病机。什么叫基础病机?就是我们把六经病主要的基础元素再提炼出来,比如表束、表寒、中风、伤营,太阴层面的里虚、里寒、水饮、伤血,阳明层面的里热、里结、里燥、外热、外结、外燥等。这些小的元素,第一是有助我们去选方干和药证,第二是有助于我们去抓住六经病的特点。比如说都是太阴病,太阴病兼有伤血(为主要病机)和太阴病兼有里热(为主要病机)层面选的方子是不一样的。太阴病兼有伤血可选黄芪建中汤,太阴病兼有里热则需要选栝楼桂枝汤。
第三步,辨复合病机,也就是六经病。那么多基础病机罗列起来以后,我们要有一个大的方向。复合病机的意义是确定治法。这就是为什么太阳病可汗,阳明病可以清下,这些就是(复合病机)确定的治法。
当六经病确立之后,会有水、火、气、血的不同所急所苦(可以理解为不同的主要矛盾)。比如说都是太阴病,太阴病的水证,和太阴病的血证,选方是不一样的。太阴病的水证可选防己茯苓汤,而太阴病的血证则要选黄芪建中汤或者当归建中汤,是不是方子马上就不同了?为什么不同?就是因为四证不同。
四个步骤严谨地做下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思辨过程,我们确定的处方才能丝丝入扣、不差毫厘。
施治法则
治则治法由六经病和四证决定的。
当我们确定太阴的血证之后,为何这个患者我选择用黄芪建中汤,而另一个患者却选当归建中汤呢?
因为这个患者表上有废水的存在,需要黄芪去发散废水,里面有血的少,需要芍药饴糖养益津血;而另一个患者表上没有废水,表里都是津血的不足,那这个血证我们就选当归建中汤。
方干选好之后,方子就出来了。是用黄芪配上建中法(选定黄芪建中汤) 还是用当归配上建中法(选定当归建中汤)。没有一味药是错误的,也没有一味药是浪费的,每味药都身兼数职,达到调和阴阳、调动津液、治病疗疾的作用,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可放大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听完之后,是不是发现原来学的方阵课超有用?许师把每个方子按照方干去拆解,就是为了大家在临床中能最快地从方干缩小找方子的范围,再用基础病机对应的药证去确定最适合的方子!是不是很想立刻去复习一遍方阵课或者病案,按照这个步骤练习?
现在,你知道罗列基础病机、推导复合病机的必要了吧?也知道药证和方干是怎么来的了吧?
什么?你的药证和方子还掌握得不够?
大家有没有发现经典经方的辨治过程,和常规的方药体系不太一样呢?
这正是经典经方可以不加减不合方的原因。
我们需要加减、合方,是因为常规的选方过程是给疾病在大方向上定一个证型,而这个证型肯定不能概括千变万化的症状,怎么办呢?只好随症加减。于是最终的处方在组成、剂量上就有了无数种可能。
而经典经方的辨治过程,是将疾病千变万化的症状经过抽象概括,把无数的可能性变成有限的解,通过层层推算,最终确定唯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