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味中药治疗牙痛、出血证 —— 寒温并用,反治法的治验!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3-05 17:25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今天老刘就给大家讲讲治疗热性牙痛和出血证的2个简易经验方。

《素问·五常政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这种治法,包括在寒凉药中稍加温热药,作为反佐的疗法,它属于“反治法”的范畴,是热因热用法的一种。

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这类方剂,治疗多种疾病,不但获得良效,而且它的配伍大多精简,基本上具有验、简、便、廉的优点,所以也受患者的欢迎。


1、治疗胃热(火)引起的牙痛,多用《疡医大全》二辛煎

初步体会:本方以石膏为主,除胃热,佐以细辛,散浮火。

药味虽然只有二味,却包括了“治热以寒”,直捣病巢的作用;同时又以从类相求,而运用了“火郁发之”的治则,给热(火)开辟了出路,以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这样,较之单纯使用“以寒治热”硬行扑灭的方法,更胜一筹。

寒热同用的疗法,是把一寒一热两类性质、气味、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配合同用。

在相反相成中,就能取得另一种新的效果,有的还能治疗一些比较复杂的疾病。

一、治疗方法

1. 实热(热实、脉不虚者)型:成人,一日量:内服一剂(分2-3次,饭后温服),含漱一剂(乘热频漱)。

2. 虚实夹杂(热实,脉虚者)型:成人,一日量:含漱1~1剂半(乘热频漱)。

3. 处方:生石膏(先煎)45克左右、细辛4.5克左右,水煎二次,兑匀备用。


二、疗效

1. 多在服药一次后的三分钟左右,患者自觉病牙周围,由疼痛转为麻木,继由麻木转为酸软,后则感到基本正常。

药前蹴首捂面、涕笑皆非的神情,立即转变为面有笑容,可饮可食的状态。

但肿依旧。

2. 继服数次,则痛除肿消。

3. 重证,疗效显且快;轻证(包括重证转轻后),自感略慢。

4. 只含漱者,虽也能立即见效,但不久又仍会感觉疼痛,故需频漱。

02

治疗热性鼻衄、咯血(包括支气管扩张咯血等)、吐血,我多用民间验方“大黄肉桂散”。

一、处方及服法

生大黄、肉桂等分,共研为极细末。(孕妇忌服)

重证:每服2.4克至3克,一日二、三次,开水送服。

轻证:每服1.5克,一日二次。

二、具体运用

这也是一个只用了一寒一热两种气味、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配合而成的民间久已流行的有效方剂。张锡纯曾将该方增赭石一味,易名为秘红丹。

“气有余即是火,血随气上”而“血以下行为顺,上出为逆”,则出现衄、咯、吐血。

对初起或时日较久的小、中量衄、咯、吐血患者,投以本方,疗效较高(除失血虚家外)。

本方以苦寒之大黄,泻火降逆为主,但“治血之要,不外治肝”,故配以辛热之肉桂,抑肝扶脾为佐,二者合用,互为制约。

这样,不仅改变了它们本来的寒热和功能,同时收到新的止血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能避免血证早用凉血、止血药,而使离经之血内阻,造成后遗之症。

2018年10月间,有一患者因支气管扩张咯血,曾在xx医院住院治疗,一周后因咯血未止,自行出院。

次日来门诊就诊,处以本方,嘱每服2.1克,一日三次,共给二日量。

病人复诊时说:“服药五次,咯血已止。药前,每咳有血,现已两天虽咳无血。”随另处方,重点治其支气管扩张。并嘱:如再咯血,仍服上药。追至三、四诊时,已愈20余日,再未咯血。

治疗鼻衄病例较多,吐血者较少。偶遇重证,酌加三七或增加大黄用量,多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housheng68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