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瞎说”?肺和皮肤怎么会有关系呢?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1-31 12:12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生理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我们都知道,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有过中医存废之争。其实,一直到今天,中国人对中医的怀疑和否定,也没有完全消失。认为中医是糟粕、迷信、巫术之人,为数不少。本订阅号每一次在发布和中医有关系的文说时,都会有一些“黑中医”的人,留言质疑。

那么,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它是不是巫术?中医是不是人类在医学技术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意淫”出来的产物呢?

这个问题,太宏大。我们凡夫俗子,没办法说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小小侧面,来探悉中医的理论机制,是否有道理。这既是我们这篇文说要和您聊的“肺主皮毛”。

肺主皮毛——这是中医学的一种藏象理论认识。什么是“主”?这里的“主”,指的是密切相关,有重大影响的意思。但是肺和皮毛,在我们现代人看,就是人体的两种不同器官。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怎么可能扯上关系呢?

在这里,本订阅号想要告诉你,关于“肺主皮毛”,古人真的没瞎说。

现代研究通过大量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低等的生物,皮肤是有明确呼吸作用的。这表明,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初期阶段,皮肤,就是用来呼吸的。另外,现代研究证实,肺和皮毛,全都是从外胚层发展而来的,两者在胚胎学上有紧密关系,基本上属于“同源”。只不过,随着生物进化的不断推进,“内呼吸”逐渐取代了“外呼吸”,于是肺作为呼吸器官,开始起主导作用了。而皮肤的呼吸功能,开始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看起来,古人说“肺主皮毛”,用现代科学研究的视角看,有道理。

但问题是,古人是如何知道“肺主皮毛”的?他们不知道生物进化论,更不可能知道胚胎学的道理啊?

这里面,还是要说到中医学认识问题时的特有办法——联想、归类、推理。

在《医学精义》里面,先贤说了一句话:“皮毛属肺,肺多孔窍以行气,而皮毛尽是孔窍,所以宣肺气,使出于皮毛而卫外也”。这意味着,古人通过简单粗糙的解剖,发现肺多“孔窍”。而皮肤,也有无数的孔窍。两者在形态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故而存在着某种联系,尤其是在呼吸方面,存在某种联系。

另外,古人还观察到,只要皮肤受邪,我们的肺系统就会有反应、出问题。比如说,风风寒之邪袭于皮毛,我们就特别容易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肺气失宣的症状。对此,《素问》说:“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由此可见,肺和皮肤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与此同时,肺和皮毛的关系,也是古人在和疾病做斗争的时候,通过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

比如说,对于很多皮肤病,中医用治肺的办法进行调治,就有明确效果。比如说常见的银屑病、皮肤划痕症等等。由此可见,皮肤的正常与否,和肺能不能输布精微物质以濡养皮肤,有很大关系。《中藏经》说:“肺者,生气之源……外养皮毛”。《灵枢》说:“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这些论述都在讲这个意思。

再比如说,皮肤受邪出现的一些症状,比如无汗、发热、恶寒,或者多汗等等,也可以通过调节肺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对无汗的,则要宣肺。对于没事就多汗的,则要补固肺气。

总而言之,中医学里面“肺主皮毛”理论认识,是在长期的医学实践、观察、推理中产生的,同时也指导着临床。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因此,“肺主皮毛”,真的不是在瞎说。